“记忆之光——中意四人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展览将于9月15日揭幕

刘晶 涵涵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9-10

9月10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中国美术报网、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记忆之光——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张译丹四人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画院召开,宣布该展览将于2018年9月15至2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

meishubao/2018091018462137087.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孟斐璇(Franco Amadei),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本次参展艺术家鲁杰罗•萨维尼奥(RuggeroSavinio)、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Giuseppe Modica)、张译丹,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王圣文,中国国家画院美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报网艺术总监杨为民等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陈明主持。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意大利美学家、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与张晓凌共同策展,届时将展出来自意大利的鲁杰罗•萨维尼奥、朱塞佩•莫迪卡和中国的唐勇力、张译丹四位艺术家的绘画、雕塑作品近百件。

meishubao/2018091018465288566.jpg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孟斐璇致辞

meishubao/2018091018471213295.jpg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张晓凌致辞

meishubao/2018091018473840898.jpg

《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陈明主持发布会

作为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的代表,看到此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孟斐璇十分高兴,展览以中意两国艺术家对话的形式呈现,他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艺术交流方式。孟斐璇指出,中意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对古代意大利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化艺术了解非常充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巴洛克时代之后的意大利艺术在中国的传播非常有限,中国朋友对现当代意大利文化艺术知之甚少。此后我们会加倍努力把意大利现当代艺术以多种方式和活动带到中国,希望大家可以跟我们一起去发现意大利艺术的美好。此外,鉴于此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孟斐璇表示,此次展览正式被纳入第14届意大利当代艺术日主题活动,该活动是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2018年度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2日将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举办相关介绍及学术活动。

meishubao/2018091018481334057.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张晓凌介绍,此次展览是一个长期策划的展览,在经过去意大利考察,拜访意大利艺术家工作室,并与哲学家阿甘本和意大利艺术家的多次对话交流过程中,展览才逐渐成型。正如孟斐璇所指出的,张晓凌同样认为,两个国家对彼此当代艺术的过少了解是个巨大缺憾,希望中国国家画院和意大利大使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机制,加快两国之间的当代艺术交流,而此次四位艺术家的展览就是中意交流计划良好的开端。

meishubao/2018091018522468672.jpg

参展艺术家鲁杰罗·萨维尼奥(Ruggero Savinio)答记者问

鲁杰罗·萨维尼奥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能够获得机会在北京参展,这也让我有机会思考意大利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的相近之处。我认为,尽管东西方在历史、地理与文化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对于西方艺术而言,东方文化对万物合一的追求也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对绘画进行思考时,应当排除一切历史因素及其演变,而始终将其看作精神与物质统一的可能性,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伟大教化。”

meishubao/2018091018533743960.jpg

参展艺术家唐勇力答记者问

唐勇力很欣赏意大利艺术家对当代语言的探索,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画语言、技巧和形式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对西方艺术的色彩、形式、结构的研究。在他看来,敦煌壁画的色彩、形式和造型的构成,现在看来非常现代,它的一些形式的表达与西方的很多绘画是很一致的。他的创作吸取了敦煌艺术的很多因素,尤其是在技巧上借鉴了敦煌石窟经过千年演化后的剥落感,创造了一种绘画语言。“当代中国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中国艺术家所面临的课题不单是形式和语言的突破,还有文化交流的突破、对人的认识的突破,要站在我们传统文化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不断进展。这是这些年来致力于绘画语言、技巧和形式探索的重要原因。”

meishubao/2018091018540148745.jpg

参展艺术家朱塞佩·莫迪卡(Giuseppe Modica)答记者问

朱塞佩·莫迪卡感兴趣的是通过创作时的深刻思考与长时间的冥想,捕捉存在于空气中、事物间、在与不在之间的磁性张力。为了做到这一点,为了排除任何干扰以明确从何着手,对作品的凝神观察及与其直接的对话就显得十分必要。他常常会把一幅速写或是一张照片留在那里,“我不知道它是否会消失在日常累积的纷繁图像之中。有时,这个小小的记号会激发我的情感与思考,并促使我投入绘画创作之中。也有一些图像与记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头脑之中,正是它们会令我陷入思考并进行一些研究,最终实现绘画创作。”

meishubao/2018091018542441461.jpg

参展艺术家张译丹答记者问

张译丹本次展出20余件作品,涵盖10幅新作,并首次展出雕塑作品。她认为,绘画和人的成长过程差不多,都是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对于创作者而言,观念和思想的创新是支撑内容创新的核心,观念和思想有了转变,那么一切都会随之变化。近两年随着不断地积累,把想象、经验和记忆有效结合,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叙事体系。新作从图像和叙事语言上都有较大的变化。

meishubao/2018091018562062602.jpg

meishubao/2018091018562422827.jpg

记者提问

“记忆之光”是本次展览的主题。展览意在通过将中意双方四位艺术家看似不甚相关,却又有着隐秘联系的作品共置一室,以他们对超验世界的观照与赋形,来重申、恢复艺术的本心与真义。“光”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场所和介质,而光在中西方绘画中不同的形态和共通的微妙是两位策展人共同的兴趣所在。吉奥乔·阿甘本认为,“对于画画的人来说,光不仅仅是照亮物体、让形体可见的东西:光本身是在塑造有形物,使之存在、使之可以认知。光不仅仅存在于形体之外,而且穿透其中,赋予其生命和能动性。此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光的这种特性,以及光的存在形式。”

meishubao/201809101856489345.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晓凌指出了四位参展艺术家的另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对超验世界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这一癖好表现在作品上,不仅呈现为彼此创作理念的秘响旁通,还神秘地隐喻着不同画面的精神指向,即:无论语言持何种形态,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通向了相似的目的地——一个超越表象、合于天造的超迈境界:鲁杰罗·萨维尼奥的光塑之形、唐勇力的古今互渗图像、朱塞佩·莫迪卡的神秘镜像,以及张译丹的山水秘境——它们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抵达。”此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都是朝向超验世界日复一日跋涉的圣徒,在无限接近目的地却永远无法抵达的旅程中领悟宇宙的秩序。

meishubao/2018091018570987632.jpg

嘉宾合影

“光是一切事物的来源,没有光,世界就一片漆黑。光作为主题,符合四位艺术家的精神追求,也符合艺术本质。艺术为形而上而生的,是形而上美学的一个部分,是对超现实世界的观照和复兴,当下大多展览都是强调现实的重要性,当然现实固然重要,我们要面对现实,但是我们针对现实的价值观来自于哪里?来自于苍穹,来自星空,来自于超然世界。此次展览就是以光为主题告诉大家,艺术是唯一能够带着我们走向星空的道路,我们用光、用超现实世界来涵盖整个展览,对当代艺术有一个巨大的映照性。当我们今天被物质社会搞得昏昏欲睡时,当更多的艺术家投向现实、投向功力、投向市场、投向金钱时,希望大家能够仰望苍穹、仰望星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张晓凌如是说道。

meishubao/2018091018572663872.jpg

嘉宾合影

据悉,展览开幕式当日将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以“当代绘画的形而上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就中西方当代绘画的哲学性探索展开讨论。

(摄影:武广宇、吕高鹏)

相关阅读

“记忆之光”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张译丹四人展

吉奥乔·阿甘本:光记得——“记忆之光”策展人序言

张晓凌与阿甘本共同策展——“记忆之光” 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张译丹四人展即将开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