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东欧国家举办的双年展,讲述后苏联时代的故事

阿弥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7-06

meishubao/2018070614072323088.jpg

近年来,各种规模的双年展和三年展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举办此种盛会已经成为艺术界一件时髦的事情。仅就2018年而言,已知举办或将举办的双年展有:澳大利亚悉尼双年展、德国柏林双年展、美国克利夫兰前沿三年展、英国利物浦双年展、韩国光州双年展、泰国曼谷艺术双年展、印度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等,当然,这其中包括本文将要介绍的主角——在拉脱维亚首都举办的第一届里加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Riga 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简称RIBOCA)。

meishubao/2018070614234774793.jpg

迈克尔·兰迪,《开始营业》, 2018  

Photo: Andrejs Strokins

双年展的举办时间为6月2日—10月28日——也就是说,它已经开幕一个月有余。在一个不算太发达、又没有太多国际地位的东欧小国举办双年展,似乎很难在国际艺术界掀起波澜。不过,展览也并未有这样的野心——参展的104位艺术家(包括10个艺术家组合),都和拉脱维亚所在的波罗的海地区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要么是出生于此,要么是生活工作于此。正如主策展人卡特琳娜·格雷格斯(Katerina Gregos)所言,展览主要对本地区的各项问题进行探讨:“双年展旨在对举办地进行深入考察……尽管这一地区曾有过大量的艺术产出,但依旧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meishubao/2018070614190645983.jpg

卡特丽娜·内布拉加和安德里斯·艾格利蒂斯,《鸟巢》工作草图,2018

Photo:双年展官网

双年展举办的时间,恰巧是拉脱维亚和它的两个兄弟国——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被统称为“波罗的海诸国”)——从俄国革命后独立于苏联的第100年。不过,展览并不想将重点放到回顾反抗史上,而是力图讲述新的故事。格雷格斯说:“尽管波罗的海诸国与苏联相关的历史不应被忽视,但它只是本届双年展叙事的一部分。”从展览的主题或许更能看出策展人的意图——“一切皆永恒,直到永恒不再”(Everything Was Forever, Until It Was No More)原本是人类学家阿里克塞·尤恰克(Alexei Yurchak)一本关于苏联著作的名称。这本大部头回顾了苏联解体的过程,并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切看上去坚不可摧的东西都可能瞬间消失。这种说法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适用。

meishubao/201807061421321823.jpg

林恩·赫什曼-利森,《无限引擎》(局部),2012

Photo:双年展官网

在阐述展览概念时,策展人以米兰·昆德拉《慢》中的句子开头:“速度是技术革命赋予人类的一种狂喜的形式……他被困在了与过去和未来相隔的时间碎片里;他被时间的连续性扭曲;他在时间之外……”因为速度和加速度,改变变得持久而不可阻挡。科学、技术、政治、环境,最本质的结构性变革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巨变,甚至成为常态。变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变化,是此次展览探讨的重要内容。

meishubao/20180706143021898.jpg

Augustas Serapinas, The-Occupier, 2018

Photo: Andrejs Strokins

本届双年展亦强调作品的多样性。比如,展览中出现了英国人迈克尔·兰迪(Michael Landy)对英国退欧发表看法的装置 《开始营业》 (Open for Business,2018);拉脱维亚艺术家卡特丽娜·内布拉加(Katrina Neiburga)和安德里斯·艾格利蒂斯(Andris Eglitis)表现环境变化的户外作品《鸟巢》(The Nest, 2018);立陶宛电影人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的录像《立陶宛和苏联的解体》 ;美国艺术家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 Hershmann-Leeson)针对DNA研究的装置《无限引擎》(Infinity Engine, 2011-18);阿根廷艺术家艾德里安·维拉尔·罗哈斯(Adrián Villar Rojas)的雕塑;波兰艺术家罗伯特·克什米罗斯基(Robert Kuśmirowski)和保加利亚艺术家莱里科·索科夫(Nedko Solakov)等人的多媒体作品等。参展作品会在9个不同的地点展出,每一个地点都会有相应的子主题。

meishubao/2018070614245946775.jpg

马克·戴恩,《黑暗博物馆一游》,2018

Photo: Andrejs Strokins

在其中一个展览地点——前拉脱维亚大学生物系所在地,艺术家们主要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革命提出质疑,并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忧虑。比如,在美国观念艺术家马克·戴恩(Mark Dion)根据地点创作的作品《黑暗博物馆一游》(A Tour of the Dark Museum)中,通过对各式典型展品的挪用,他考察了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机构是如何塑造我们对历史、知识和自然界的认识的。在另外一个展览地点——前工业港口地区安卓智萨拉(Andrejsala)展出的作品,反映了拉脱维亚从一个工业国家到后工业国家的变化;Sporta2广场的展出作品主要探索速度和加速度;新祖祖木艺术中心(New Zuzeum Art Centre)的艺术品则着重解决存在和哲学问题,比如当前的社交网络是如何透支人们的精神活动的。

meishubao/2018070614335258814.jpg

人造卫星图片,《阿纳克利亚,格鲁吉亚,2013》,来自《丢失领土档案》系列

Photo:双年展官网

展览也间接探讨了国家主权和文化认同问题。克瑞斯坦普斯·毛博格斯(Kristaps Morbergs,1844-1928,拉脱维亚建筑师)公寓内的展览是与拉脱维亚的历史和政治变革相呼应的。比如,由白俄罗斯、波兰和斯洛伐克的纪实摄影师组成的国际组合“人造卫星图片”(Sputnik Photos)新近创作的作品,就是由其之前创作的、表现苏联历史的摄影系列《丢失领土档案》组成(Lost Territories Archive)的。这个展览地点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为外面就是具有革命意义的自由广场。

meishubao/2018070614360120329.jpg

Clemens von Wedemeyer,Transformation Scenario,2018

Photo:Andris Strokins

其余的作品也有很多亮点。在拉脱维亚国家画廊,艺术家亚历克西斯·布莱克(Alexis Blake)将在这里表演其行为艺术作品《绘画女人寓言》(Allegory of the Painted Woman,2012-18)。艺术家将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艺术史中女性普遍被忽视的现实。策展人表示:“有一半作品都是最近创作的,所以会有很多惊喜出现。在为期五个月的展期内,除却展览,还会有很多现场活动——包括表演、讲座、电影放映、艺术家的演讲和音乐会等。”

meishubao/2018070614373295688.jpg

Nikos Navridis,All of old. Nothing else ever...,2018

Photo:Andrejs Strokins

在众多的双年展中,里加双年展有何特别之处?格雷格斯认为:“近年的双年展或者其他大型展览都是回顾性的,甚至是倒退的,退到早已丢失的政治和社会乌托邦的想象之中。而第一届里加双年展则将目光聚焦于人类的现状和将来——毕竟,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很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