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姜丹丹:艺术阅读是一件奢侈的事

姜丹丹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5-24

摘要:刘悦笛的《当代艺术理论》在同类书中颇显得别具一格。他用清晰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关注的却是艺术哲学中的最核心问题。每章聚焦一个重要问题,每次都以一件富有争议的艺术作品为引子,围绕着作品,刘悦笛对作品所涉及的重大问题逐渐给出自己的解答。所有问题都和对艺术的永恒追问密切相关,又和艺术的当代处境切实相连。刘悦笛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何为艺术,艺术何为”,其中穿插着艺术的定义、审美经验、表现与再现等问题。这本书展现了刘悦笛深厚的分析哲学功底,又预示着他的学术转向:回归生活美学。

meishubao/2018052323401417154.jpg

名人书架 海报

艺术阅读是一件奢侈的事

推荐人 / 姜丹丹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


meishubao/2018052323461028816.jpg


《当代艺术理论》

作者:刘悦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分析美学导引


推荐语刘悦笛的《当代艺术理论》在同类书中颇显得别具一格。他用清晰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关注的却是艺术哲学中的最核心问题。每章聚焦一个重要问题,每次都以一件富有争议的艺术作品为引子,围绕着作品,刘悦笛对作品所涉及的重大问题逐渐给出自己的解答。所有问题都和对艺术的永恒追问密切相关,又和艺术的当代处境切实相连。刘悦笛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何为艺术,艺术何为”,其中穿插着艺术的定义、审美经验、表现与再现等问题。这本书展现了刘悦笛深厚的分析哲学功底,又预示着他的学术转向:回归生活美学。

内容简介《当代艺术理论(分析美学导引)》试图从共时性的角度来做出分析美学的导论,聚焦于分析美学的最核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试图“以点带面”地将整个分析美学的基本样貌呈现出来。分析美学与艺术哲学研究的“最核心”问题应该由如下的几对问题构成的:(1)“艺术本体”——“艺术本质”;(2)“艺术再现”——“艺术表现”;(3) “审美经验”——“审美属性”;(4) “艺术评价”——“艺术价值”;(5) “艺术起源”——“艺术终结”。在本书当中,作者始终围绕着这些问题,从具体的画作进入,再给出自己的思考,试图呈现一整套分析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导论。

作者简介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博士后,曾任国际美学协会(IAA)五位总执委之一与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Comparative Philosophy和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英文杂志编委。著作有《生活美学》、《分析美学史》、《当代艺术理论》、《生活中的美学》、《艺术终结之后》、《视觉美学史》、《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无边风月》、《世界又平又美》、《美学国际》等。翻译维特根斯坦《美学、心理学和宗教信仰的演讲与对话集》,沃尔海姆《艺术及其对象》等5部,在《东西方思想杂志》等发表英文论文十余篇,主编“北京大学美学艺术丛书”“美学艺术学译文丛书”“生活美学小丛书”,在中国美术馆等策划多次艺术展。

meishubao/2018052323492563944.jpg

《图像与意义》

作者:沈语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英美现代艺术史论
出版年:2017-9-1


推荐语沈语冰多年来投身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著作的译介工作,这与他的学术理念有关:翻译是真正理解西方学术与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翻译也在为以后的原创性研究铺路。《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是他在翻译罗杰·弗莱、格林伯格、列恩·施坦伯格、夏皮罗、T.J.克拉克、乔纳森·克拉里的著作时写下的研究性论文的结集。在对这些西方重要学者进行再诠释时,沈语冰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介绍,而是将他们放在艺术理论场域中,聚焦于他们的方法论路径与思想脉络,一方面介绍梳理他们的方法论,另一方面探讨他们的方法论选择的背景与得失。

内容简介:《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除勾勒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基本地形图的“导论”外,本书主体部分由罗杰·弗莱、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罗、T. J.克拉克、乔纳森·克拉里等六个专题组成,涵盖了现代艺术史写作中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现代图像学、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与视觉考古学等重要理论和方法。

作者简介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艺术学理论卷》艺术批评分支主编,《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集刊》主编,“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执行主编,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教,湖北美术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曾为剑桥大学哲学学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访问教授。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图像与意义》等,独立或合作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等12部。


meishubao/2018052323523067978.jpg

《庖丁解牛》

作者:夏可君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庄子的无用解释学
出版年:2015-11-1


推荐语夏可君的专著《庖丁解牛》,以其对文本游刃有余式的解析,以人造物-身体一自然物的三重转化关系,建构了三重世界的新理论!该书用现学学方式重新展开分析了:全牛一一无所见一一神遇的过程,并从中发现了技术到艺术与道术的转化过程,尤其是对“默化”与“韵化”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创造性想象力。

内容简介《庖丁解牛》全书的排布如一部剧作,“楔子:三个世界及其物化:器物– 身体– 自然”,提出三重世界理论作为全书的幕布,“序幕:作为剧场游戏的文本”,再逐层上演“第一场 器物的旋转:打开空隙的技艺”,“第二场 身体的训导:魂魄的三重书写”,“第三场 自然的韵化:墨化与默化的革命”,最后用“余音 无用解释学与庄子三言的亲证”,建构起一个当代中国解释学的研究范例。

作者简介夏可君,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留学德国弗莱堡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著有《无余与感通》、《身体》、《平淡的哲学》、《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一一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等十余部,以庄子文本为中心,与海德格尔、柏拉图和本雅明、德里达等展开广泛深入的对话,形成了无用、余让与虚托邦等独有的哲学概念。夏可君策划过国内外重要的一系列艺术展览,并以虚色美学、虚薄艺术与余象艺术等新概念,试图让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meishubao/2018052323530386180.jpg

《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作者:邱振中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6-1


推荐语邱振中的《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基于对古代书法作品本身与文献的阅读,对书法有关的重要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与阐释。他的笔法和章法研究为书法的形式分析推进奠定了基础,他关于书法中部分重要观念的阐发,开辟出与文论、美学、哲学等学科对话的新途径。

内容简介:《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对中国书法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全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对书法形式构成的研究,另一部分是对书法有关现象的解说。作者基于对书法作品中时间和空间共生这一基本特征的思考,为书法的形式构成建立了一套新的分析工具,并运用它对笔法史、章法史、书法与绘画基本性质的比较等重要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外,作者对书法现象所引发的语言学、美学与哲学各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由此而将书法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思想领域。

作者简介邱振中,当代艺术家、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于北京、日内瓦、奈良、香港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参加国内外多种重要展览。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书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与诗集《状态-Ⅳ》等。

meishubao/2018052323541349482.jpg

《水墨的“逻格斯”》

作者:高从宜/王肖苓

副标题: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
出版年:2018-1


推荐语:《水墨的“逻格斯”——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可谓是研究画家姬子先生最具分量的专著,作者独辟蹊径,从“逻各斯”的具象进入姬子的水墨世界,抽丝剥茧一般解开姬子先生水墨画中的“逻各斯”,在绘画的语境中,探索“逻各斯”——即“道”的具现。该书同时也是对姬子先生作为独立艺术家的五十多年艺术生涯的总结和纪念。

内容简介:《水墨的“逻格斯”——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是对画家姬子(1941-2015年)的个案研究。第一章追溯了与水墨绘画有关的13个学理问题。第二章讲述姬子作为一个中国画家的生命历程。第三章是全书分量的最重部分与核心部分;通过笔墨山水、冰雪山水、墨道山水、姬子画论、“长城画家”、“古佛画家”、大象无形及其时空表现等等,来呈现姬子水墨的“逻格斯”——姬子绘画的精神图像。第四章是姬子绘画在国内外的研究与评价状况。第五章富有特色,是对姬子墨道作品的具体解读和释义,是灵智图像学的意境指认和图像解释学的艺术确认。

作者简介高从宜,留德学者,哲学灵智论创立者,现为陕西省参事室(文史馆)研究员,陕师大基督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西北大学出版社学术总监。著有《本体之音——时间作为问题境域的追思》、《道教三书》,合著《秦岭书系》,主编《中国户县农民画大观》等。

王肖苓:西安外国语学院教授,合著《道汇长安·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重阳登高·全真普世道情》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