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 梁思成古建筑手稿,解密中国营造密码

石皓 / 本报记者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5-17

摘要:925年梁思成24岁,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他的父亲梁启超寄给他一本巨著,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中国古代的建筑靠师徒口传心授,很少写成书,所以能够传世的古建筑专著可谓凤毛麟角,《营造法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可以想象,年轻的梁思成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得到武功秘笈一样开心。可接下来是巨大的反差,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本北宋时代的书像天书一样没法读懂。1930年梁思成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学术机构。1931年他升任法式部的主任,专攻《营造法式》。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破译天书的第一步,是在中华大地上遍寻唐宋辽金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重要的三座建筑,分别是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还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meishubao/2018051718022398111.jpg

《营造法式》(陶本)大木作制造图样之一


梁思成古建筑手稿,解密中国营造学密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供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王南

转载来源:读库


1925年梁思成24岁,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他的父亲梁启超寄给他一本巨著,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中国古代的建筑靠师徒口传心授,很少写成书,所以能够传世的古建筑专著可谓凤毛麟角,《营造法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可以想象,年轻的梁思成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得到武功秘笈一样开心。可接下来是巨大的反差,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本北宋时代的书像天书一样没法读懂。1930年梁思成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学术机构。1931年他升任法式部的主任,专攻《营造法式》。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破译天书的第一步,是在中华大地上遍寻唐宋辽金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重要的三座建筑,分别是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还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meishubao/2018051718025914681.jpg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材有八等”示意图

meishubao/2018051718033414720.jpg

发现独乐寺观音阁

梁思成非常幸运,1932年第一次专门寻访唐宋辽金建筑,居然发现了独乐寺观音阁。

观音阁建于公元984年,是一座辽代楼阁,而且唐风犹存。用梁思成的话说,其特色在于外观酷似敦煌壁画里的唐代楼阁。如果是一个熟悉敦煌壁画的人骤见此阁,就像身临极乐净土一样。更精彩的是室内。它其实是为一个高16米的观音巨像量身定做的楼阁,信徒首先可以在楼阁的底层仰视观音。随后可在中间的暗层,绕着观音的腰部一圈。最后来到顶层,能近距离欣赏观音的真容。梁思成对这座建筑浑身上下进行了仔细的测绘,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写下洋洋数万言的考察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更重要的是,在这次的研究当中,他已经接近破译法式的秘密了。报告当中画有一大批精美的图纸,包括巨幅的水彩渲染图:

梁思成绘制的独乐寺观音阁渲染图/ 选自《蓟县独乐寺》

观音阁纵剖面图 / 选自《〈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meishubao/2018051717542839903.jpg

观音阁纵剖面图 / 选自《〈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冒险测绘应县木塔

梁思成的古建考察生涯中最惊险的一次,是测绘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有67米多高,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建成于辽代,非常雄浑,孔武有力,很像《天龙八部》里萧峰所具有的契丹人气概。木塔外观是五层,内部加上暗层其实有九层。梁思成和他的得力助手莫宗江两人,花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把木塔从下到上一层一层地全都测量了。最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塔顶和十几米高的塔刹。

莫宗江后来回忆,他们两人从塔刹基座一个维修用的小门走出来,到屋顶上。本来塔刹的顶上有八根铁链拴着屋顶的八个屋角,防止大风把塔刹吹走,由于年久失修,这些铁链都垂了下来。梁思成居然握着冰冷的铁链双足悬空往上爬。学生一看老师都带头爬了,只好硬着头皮也跟着爬上去。他们就这样把塔刹也测量下来。

梁思成同时代的学者傅斯年,有一句名言形容考古工作,叫“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梁莫二人测绘这个应县木塔真是上穷碧落,而且只要一松手就真的下黄泉了。
这次应县木塔之行,林徽因由于身体和家庭的原因错过了。同为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实际上她是梁思成绝大部分古建筑考察的同行者。即便是爬梁上柱进行测绘的危险工作,林徽因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山西应县木塔立面渲染图(左) 剖面图 / 选自《〈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1932年的梁思成与林徽因

1933年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梁架上

林徽因曾特别自豪地宣布,自己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登上天坛屋顶的女人。不仅如此,她可能也是唯一一个曾经穿着旗袍登上古建筑的女人。
不过,身在北平的她也没闲着,她用了一种即便是今天看来也非常前卫的方法和梁思成合作——把梁思成和莫宗江的测绘工作进行了一次直播。
她在1933年10月7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一篇报道,描述如火如荼进行当中的测绘工作,而且用略带埋怨的口吻描述了梁思成对应县木塔朝思暮想的情景:

“……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塔起,对于这塔的关心,几乎超过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

另一边,冒着生命危险测绘木塔的梁思成也给林徽因写来了家书:

“今天正式地去拜见佛宫寺塔(即应县木塔),绝对的Overwh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
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面向着塑像瞠目咋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记那一刹那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锐感。……
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这对研究古建筑的伴侣虽然相隔两地,但是默契十足。实际上,他们心中对中国古建筑一生不渝的爱,才是两个人情感最牢固的基础。


梦圆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937年6月至7月是梁林夫妇考察古建筑人生的黄金时刻——他们二人和莫宗江、纪玉堂组成的调查队,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佛光寺唐代大殿。

佛光寺全景俯瞰

在此之前,同样进行过广泛长时间调查的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一千年以上的唐代木构建筑,如果想看唐代建筑,必须去日本。这对中国营造学社的每一个人都是种刺激。从1932年到1937年,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许许多多两宋辽金的木构建筑,就是没有发现唐代建筑。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前夕,他们终于梦圆佛光寺。据王军先生考证,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梁思成向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发去一封电报,汇报了发现唐代建筑这个特大喜讯。

佛光寺大殿正面仰视

佛光寺大殿近景

meishubao/2018051717503396965.jpg

佛光寺大殿剖面图

发现佛光寺唐代大殿有一个小插曲。他们一行人见到这座大殿,欣赏它的外观,斗栱雄大、广檐翼出,全部庞大豪迈之象,一望而知是唐末五代之物。这是他们根据多年来的考察以及大量文献阅读获得的经验,可是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这个时候林徽因又一次立了大功。因为她是远视眼,只有她发现大殿的梁底下隐约刻着字。大家赶紧搭起脚手架,然后用布擦去梁底下的千年尘垢,终于看到了梁下题记。把这些题记和殿前经幢上的碑文互相印对,最后发现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57年——佛光寺大殿确凿是唐代建筑无疑。

大殿内部有35尊唐代塑像,有面积很大的唐宋壁画,再加上梁底下的唐人书法,所以梁思成把它称为中国第一国宝。

meishubao/2018051718033414720.jpg

佛光寺大殿历代斗拱演变图


附录梁思成手绘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