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清越:从两张照片看美育

孙清越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3-13

【本期话题】艺考跪拜:虔诚还是搞笑?

策划:李振伟

编者按:每年的艺考,都是无数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而在考前去寺庙烧香祈祷,也是不少考生和家长的选择,高考的压力无处释放与转化,这种相对传统的方式或可取得心理安慰。2018年2月26日,有报道称中国美院开考日有数名考生跪拜题有“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名石,3月2日,网上也传出一张中央美院校园内考生跪拜徐悲鸿塑像的照片。事件一出,观者哗然,斥责者有之,同情者有之,戏谑者亦有之。然而,看似社会娱乐的话题,其实也关乎高校艺术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专业美育和社会美育的推广,艺术教育精英化与去精英化的思辨等。在此,本期时评特以“艺考跪拜:虔诚还是搞笑?”为主题,邀请各位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从两张照片看美育

□孙清越


艺考期间,学子在梦想学校礼拜的两张照片火了。报考中央美院学生拜徐悲鸿塑像,报考中国美院的学生拜带有学校题名的石头,一时间齐齐登上各大头条,受到全国网民审视:感到无聊的,觉得有趣的,痛斥艺考艰辛的,感叹中国艺术没救了的,什么样的声音都有发出。

webwxgetmsgimg的.jpg


娱乐新闻的确格外易受关注。艺考期间,各大艺校门口水泄不通,狗仔粉丝闲杂人等可能比考生还多,庄重的校园一下子变成市场。网友翘首以望,大小明星一点儿捕风捉影的消息也能掀起讨论狂潮,这是娱乐消费的狂欢。相比这些,风平浪静的央美作为艺术学院似乎太不“合格”,好不容易出一张礼拜照片,立刻被抓为噱头咀嚼再咀嚼。

meishubao/2018031213341395080.jpg


考生寻求心理安慰也是值得散发这样多的事情吗?每年高考期,总有师生组团孔庙祈福,各种祝愿考运亨通的商品畅销,甚至影响着相关商品市场。

被拍到的是一两个学生磕头,没被拍到的可能是每天络绎不绝的学生前来参拜,可能是考生写下祈福心愿贴在学校附近,但在考试这样的背景下,更可能的是广大考生带着坚毅的表情奋而赴京,在考场上发挥应有的水平,自己打开自己的未来。唯独一两张照片其实代表不了什么,其折射的大概是一种对娱乐的盲目追求和自我陶醉的颂歌。无论言说如何,事情还是会按照它本来的轨迹行动。不过在人人都是主角的娱乐时代,偶尔被聚光灯拍到了,摆个造型也是可以的。

meishubao/2018031213365757009.jpg


然而话又说回,风潮般的考前礼拜和全民关注的八卦新闻并不意味着其在价值取向上也是正面的。

求神拜佛归根结底是虚妄的心理安慰,考试成果也不因谁祈祷的虔诚与否而转移。高考的压力的确容易催生焦虑,无法消解的情绪有时可能会造成某些非常行为。这也导致了一些负面评论,有人耻笑下跪行为丝毫不“艺术”,从而衍生到对考生素质乃至美术界人才水平的怀疑。这有些过分发散,但作为艺术类院校的考生,他们有潜能将压力转化为别的东西。转化——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中最充满魅力的,如佛洛依德所说艺术是压抑性冲动的转化。

如何将内心的感性部分通过过硬且适当的技术转化为艺术,这是艺术类院校美育的职责之一。在入校前学生无论如何,只要通过考试,学院应有责任培养其潜能向合理方向发展。高考可能是学生在求学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压力高峰,然而在步入正式的专业学习后,更多的压力将会出现。如何正确对待压力,是任何教育系统里都需要考虑的部分。如何将压力转化为艺术,让行为附有更高的价值,这是美育更需要负责的。拿入校之前的学生态度考察整个“艺术环境”太过片面。

在进入了美育系统后,假若学生还想通过“下跪”这一行为表达某些态度,他也将有新视野表达新生的想法,使其想法从冲动逐渐人性化、合理化。美育不仅仅是技术的培育,其根本目的应是通过美术对人格与精神进行培养。

meishubao/2018031213411567944.jpg


美育具有专业性,美育亦具有社会性。

当艺考已经成为一个娱乐焦点,其折射出的大众视野,一方面是普遍的精神生活现状,一方面——尽管可能是负面的——也是对艺术的强烈关注。纯艺术与大众永远有代沟,而美育可以帮助打开沟通渠道,提高大众的艺术修养水平。娱乐化不可避免带来许多低级趣味产物,但娱乐化也为艺术表达打开新的途径,从而指出与艺术接近的富有生机的道路。合理利用娱乐视野进行美育,不失为一种新的美育途径。如果艺考是一个热点,那校方其实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这一热点传达一些正面思想。如果学生下跪而表达情绪是一个热点,与其挖掘其中的消极情绪,不如将其与行为艺术或社会分析相结合思考。这也是各大艺术机构尝试的方向,我们不难看到艺术的下行,逛展览慢慢成为习惯,艺术也能与综艺结合,艺术衍生品几乎是最热门的市场IP。

关于“美”的认定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但其一定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引导生活更加美好的。社会美育应是美院预备生、在读生、毕业生潜移默化的责任。

A10599_1413432243_1.jpg


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尽管学生下跪祈求仍然是宗教产物的一种延续,但这恰恰反映出对更高水平美育的需求。专业美育和社会美育的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已经能在当下看到一些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