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期回望 | 2年 100期 3个关键词 《中国美术报》与市场同行 看盛世收藏

本报记者 高凡丁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8-02-09

摘要:“春秋”是艺术市场的关键词,除了数量繁多的艺术博览会,拍卖行也集中在这阶段组织重要拍卖。两度春秋,《中国美术报》出刊百期,艺术财富版始终伴随读者,共同聚焦中外艺术市场的新现象、大事件,结合纸媒、网媒,保持对市场新闻的时刻追踪,邀请专家进行犀利评断,并尽可能多地带来知识分享。我们相信,在短平快的新闻报道之外,为读者提供拍卖数据参考、鉴藏辨伪知识,为艺术市场从业者、爱好者提供可靠的帮助和议论的平台,解读艺术为现代社会生活注入的新能量,是一家现代艺术类媒体的追求。

【编者按】

“春秋”是艺术市场的关键词,除了数量繁多的艺术博览会,拍卖行也集中在这阶段组织重要拍卖。两度春秋,《中国美术报》出刊百期,艺术财富版始终伴随读者,共同聚焦中外艺术市场的新现象、大事件,结合纸媒、网媒,保持对市场新闻的时刻追踪,邀请专家进行犀利评断,并尽可能多地带来知识分享。我们相信,在短平快的新闻报道之外,为读者提供拍卖数据参考、鉴藏辨伪知识,为艺术市场从业者、爱好者提供可靠的帮助和议论的平台,解读艺术为现代社会生活注入的新能量,是一家现代艺术类媒体的追求。


时刻追踪

从“市场大观”“海外拍场”,到“拍卖速递”“热点聚焦”“行情观察”,这些栏目设置的目的是艺术财富版对市场新闻的紧切追逐。真实、新鲜的新闻为人们提供了思索和分析的起点,也是报道最迫切需求的素材。根据一条新闻事件,组织一次讨论深入、观点犀利的新闻报道,让读者可以尽快得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一份报纸的价值才能得以凸显。

两年来,国内数件艺术品拍卖纪录的出现,不仅伴随着拍卖师响亮的槌声,还有艺术财富版的记者编辑们紧跟其后的报道,既有微信、网络端第一时间的及时反映,也有当期报纸上相关的分析与评论。同样,对于国内艺术市场出现的大事件,无论是名家书画涉伪、UCCA宣布退出中国,还是《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出台、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掀起观展和购藏热潮,我们都在事件发生后做出了观点鲜明、风格多元、深入浅出的介绍分析。

对于“时刻追踪”,我们的理解是,市场的动态往往是多变的,时而平缓,时而紧急。天价的诞生、惊人的交易、重要艺术商业机构的命运转折等事件的出现,可能突然得让人惊叹,也可能不出人意料,因为其背后蕴藏着显而易见,甚至众所周知的原因。例如,对兮甲盘拍卖、对影像艺术品收藏的报道、关于拍卖界交割率低的问题,我们做出了深度的预测和讨论。我们相信,对于新闻的追逐,永远需要主动。

meishubao/201802091725028297.jpg

▲中国内地乃至香港市场行情起伏巨大,是两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旋律,人潮涌动的拍卖现场通常只在春秋大拍时出现


分享知识

除了新闻报道,如何更多地展示艺术财富版的独立特色,是我们所积极思考的问题,“收藏天地”“投资典藏”“鉴藏课堂”“鉴藏史话”等栏目的设立正是应此要求而诞生的。

meishubao/2018020917523480476.jpg

▲图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古董贩子卢芹斋。他的贸易,客观上让中国艺术品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提升,但也让他的祖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回顾他的人生,我们需要学会避免历史重演

鉴藏是一个极具传奇性的话题,关于艺术品、古董的鉴藏知识,历史中的鉴藏故事,均是受关注度较高的。艺术财富版专门开辟了板块介绍重要的鉴藏知识。例如,“收藏天地”栏目较多地关注文玩收藏、民间收藏,刊登过关于银器、怀表、瓷器、钱币等杂项的知识类文章;“鉴藏课堂”栏目更多关注和讲解中国书画方面的辨伪方法;“投资典藏”栏目,不局限于关注的艺术品门类,而是通过大篇幅的报道,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研究、分析某一种艺术品的市场行情、投资潜力等,所涉及的艺术品门类多样,如国画、油画、雕塑、当代艺术、古玩杂项等。通过约稿或记者采写的方式,刊登了譬如讨论绿松石的市场行情问题、傅抱石作品真伪鉴定、紫檀市场的两大陷阱(假金星和血檀)、折扇和扇骨收藏、文房雅玩收藏、当下中国写实油画市场行情的文章。此外,艺术财富版还尝试刊登中国拍卖协会每个季度发布的全国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综述,用客观、权威的数据回顾每季的大拍情况。

meishubao/2018020917531283976.jpg

▲图为印象派艺术最重要的赞助人——丢朗·吕厄在伦敦经营的画廊,他的成功至今激励着全球藏家,启迪他们学会发现新人、新作,因为收藏家的眼光也许可以改变艺术史的进程

“鉴藏史话”栏目以两期或三期一亮相的频率刊登,着重于介绍国内外历史上著名收藏家的故事,不仅有张伯驹、张葱玉、项元汴、庞元济等国内收藏家的收藏故事,也有特列恰科夫、古根海姆、丢朗·吕厄等国外收藏家的事迹和传奇。成系列的介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链。

与快速的新闻报道相反,知识的传播往往是慢速的,看似是阅读的“冷门”,但事实上,作为具备文献功能的《中国美术报》刊登知识类文章,显然符合当下公众注重质量的“慢生活”阅读期待。尤其是对于外国收藏家的历史介绍,文中主角的投资、收藏经验值得现代中国市场从业人员、中国藏家借鉴。


犀利分析

艺术品作为精神财富,亦是物质财富,欣赏、购藏艺术品日渐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从《中国美术报》创刊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已快步迈入调整时期。这一时期的市场行情是敏感而复杂的,其中的市场问题、经营难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

meishubao/2018020918064570152.jpg

▲尤伦斯、乌利·希克等藏家和外资机构纷纷退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一蹶不振

迄今为止,艺术财富版讨论了青州画廊业经营境遇、尤伦斯拍卖藏品引起费大为抨击事件、艺术经纪人行业良莠不齐、私人美术馆发展不平衡、企业购买艺术品是为投资还是收藏、文物收藏背后的倒卖原罪、中国藏家的海外“血拼”路、海捞市场日益畸形化,以及猴票高价、邮票市场泡沫膨胀等问题,此类报道均是艺术财富版在观察市场动向、态势的时候,针对时下讨论得最多的市场疑难症做出的诊断。这些报道关乎民间收藏动态、企业收藏的理由和利弊、市场交易结构多元化,以及私人美术馆建设和藏品展示等问题。

meishubao/2018020917550493511.jpg

▲纽约佳士得藤田美术馆藏中国艺术品专拍,让我们思考文物回流的艰难现状

针砭时弊,坚持客观、理性的分析,提出建设性建议,是《中国美术报》的特色之一,艺术财富版也根据这一理念,做出相关的评论行新闻。因为,艺术界最能够制造反响巨大的社会话题的领域,是艺术市场。质量飞速提升的物质生活也影响着社会审美水平和标准。但因为种种原因,批评的声音一直是行业内缺少的。在乱象丛生的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拿出专业的批评,不仅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舆论帮助,也希望能够通过话题更多地影响公众,引领他们正确地理解艺术、艺术品以及艺术市场。


专家寄语

赵榆原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资深艺术市场评论人):我是《中国美术报》艺术财富版的忠实读者,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艺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到很多有关艺术财富的知识。我衷心地祝愿艺术财富版,继续讲好有关艺术财富方面的历史故事,为引导艺术市场更加规范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胡妍妍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中国美术报》艺术财富版,专业媒体,专业品格!

魏辉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美术报》艺术财富版作为艺术市场权威专业媒体,一直广受业内推崇,希望越做越好!

张继刚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学术与艺术荟萃之平台,艺术与财富搭建人生乐趣之大报。

黄隽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艺术品的精神价值是财富管理的前提。祝《中国美术报》 艺术财富版越办越好!

孔达达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收藏家俱乐部理事长):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魂之源泉,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祝《中国美术报》 艺术财富版越办越好!

邱家和资深艺术市场评论人):经过整整六年的调整,中国艺术市场已经蓄势待发,然而,新一轮繁荣期能否回归,还要看新一轮经济周期能否如期启动。期待《中国美术报》对市场的时刻关注,大家正翘首以待!

马学东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理论学博士):真诚祝贺《中国美术报》创刊百期,祝愿《中国美术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既能及时反映中国美术界繁荣和富有生机的创作动态,又能够把握艺术市场趋势和脉动的权威专业媒体!

朱浩云资深艺术收藏市场分析人士):我作为最早关注中国艺术市场的参与者,深知艺术财富版编辑们一路走来的艰难和不易,是你们的艰辛劳动和不懈努力,把它办成了“可读、可藏、可用”的专版,为海内外众多的艺术投资者和收藏者指点迷津,为市场的繁荣发展推波助澜。我衷心希望《中国美术报》艺术财富版在迈向新征程时,总结各方面的宝贵经验,深入讨论中国艺术市场现状,以真知灼见来启迪未来艺术市场发展的新思路,从而帮助更多喜爱艺术的投资者和收藏者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杜洪毅独立艺评人):两年多来,《中国美术报》艺术财富版以专业视角剖析市场动态,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提供丰富的藏品资讯,确立其作为国内行业权威媒体的地位。

张长收新浪当代艺术频道主编):《中国美术报》为艺术界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中国美术界的思潮变化、学术争鸣和艺术探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希望《中国美术报》艺术财富版能够继续保持专注于艺术的态度,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编辑寄语

回顾创刊百期,寄语似乎成了一件小事,但白纸黑字的力量,却让几句琐言拥有了不可辜负的价值。虽远离庙堂之高、象牙塔之深,甚至不免几分世俗气息,但博物馆外的长队和竞拍场上的激情,让我们意识到了媒体的担当。借助于艺术财富版的文章,读者便能从枯燥的数字中,看到收藏的传奇,捡拾艺术史的吉光片羽,邂逅被遗忘的古物精灵。

报纸,属于它的读者;艺术财富,属于瞩目它的所有人。

今天的寄语成了期待和承诺,我们希望让读者和艺术、艺术收藏之间仅相隔一份《中国美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