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画布纳入造型之中——伊丽莎白•默里

阿弥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1-21

2005年,伊丽莎白·默里(Elizabeth Murray)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回顾展,她是继路易丝·布尔乔亚、李·克拉斯纳、 海伦·弗兰肯沙勒之后,第四个在此举办回顾展的在世女艺术家。不过,自2007年因肺癌过世之后,她的作品便很少出现在大众面前。不久前,纽约佩斯画廊举办了一场默里个展,展出了她80年代创作的、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众多作品。此次展览仿佛在提醒大众:默里为艺术所做的贡献,不应因时间的推移而被忘记。

meishubao/2018012121231190797.jpg

伊丽莎白·默里

伊丽莎白·默里1940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她的童年辛酸而贫穷,有时甚至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境地。上高中时,一位艺术教师认为她很有绘画天分。在这位教师的资助下,默里得以完成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学业。后来,她又在密尔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80年代形成稳定的独创性绘画语言之前,默里的作品受到塞尚、毕加索、博斯、马克斯·贝克曼、夏加尔、李昂·戈拉伯(Leon Golub)、蒙德里安、德·库宁和贾斯伯·琼斯的影响。

meishubao/2018012121241766554.jpg

伊丽莎白·默里,《Flying Bye》, 1982

其中,两个美国艺术家对她的影响最大——这也是为什么默里的作品看上去如此“美国”的原因之一。谈到德·库宁,她说:“我受到他60年代早期作品的影响。我欣赏他的画笔在画面上行走的方式——好像他在用绘画说话。德·库宁可以用画笔诉说或做到任何事情。”谈到贾斯伯·琼斯,她说:“他使我震惊。琼斯将情感激情和智力激情打包进作品里,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来强迫你看到作品的质地,好像在说:看,我就是‘这么’画的。”

meishubao/2018012121260067546.jpg

伊丽莎白·默里,《连接》,1980

meishubao/2018012121281980483.jpg

伊丽莎白·默里,《画家的进步》,1981

meishubao/2018012121304212586.jpg

伊丽莎白·默里,《艺术部件》,1981

默里成熟时期的作品以“碎片”和“重叠”著称——这都是对画布造型的改造。变化始于1980年的作品《连接》(Join ,1980)。画面由两块板子拼接而成,鲜明的颜色表现了两个侧面像。有一天,默里的艺术家好友詹妮弗·巴列特(Jennifer Bartlett)来到她的工作室,看到作品后说:“哦,一颗破碎的心。”这个想法虽然陈腐,但默里却认为巴列特说得对。自此以后,她开始了自己的“碎片之旅”:“我是一个正在痊愈中的人(刚和第一任丈夫离婚),却又非常抗拒。所以决定推自己一把……正是从破碎中,我变得完整。我的人生和艺术都是如此。”就形式而言,默里厌倦了用规矩的方形作画,“我希望作品和墙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联系。”1981年的作品《画家的进步》(Painter’s Progress)和《艺术部件》(Art Part)都是“破碎”的,一些评论家将默里的作品形容为“刚刚发生一场爆炸”。

meishubao/2018012121312569962.jpg

伊丽莎白·默里,《钥匙孔》,1982

meishubao/2018012121315925195.jpg

伊丽莎白·默里,《她的故事》,1984

1982年,默里的作品开始朝着“重叠”进发,不同形状的画板以交集的方式组成作品。在《钥匙孔》(Keyhole,1982)中,默里将几块转折多次的画板拼在一起,唯独留出中间的钥匙孔,仿佛作品变成了真实的门锁。作品《她的故事》(Her Story,1984)由两块像字母A和一块像字母E的画板交错而成,表现了一个坐在椅子上正在读书的女性。而人物的很多组成部分,都因画布的形状而变得“不在场”。从这一点看,这又像极了现代派的某些“镂空”雕塑,比如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和亨利·摩尔的作品。因此,观看默里的绘画又像是在观看雕塑作品。在另外一些作品里,画布还出现了“扭转”的倾向。在1989年的《保持清醒》(Stay Awake)中,延伸器上扭转的画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杯体,人们可以从三个圆形的开放孔洞向内望去。而收藏于MoMA的《迪斯对子》(Dis Pair,1989–1990),又有着类似真实鞋子的三维结构。这些都给人观赏雕塑的体验,然而默里作品强烈的绘画性又使得作品处于绘画、而不是雕塑的类别当中。

meishubao/2018012121333150444.jpg

伊丽莎白·默里,《保持清醒》,1989

meishubao/2018012121342636970.jpg

伊丽莎白·默里,《迪斯对子》,1989-1990

默里作品的形式决定了其独特的创作方式。默里工作室的墙上摆满了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三角形、螺旋形,以及各种不规则形式,如同七巧板不同的组成部分。如同拼七巧板一样,默里也会将不同的板子进行组合,找出最佳的方案。谈到创作,她说:“基本上,我都是靠直觉。我很厌倦理性地分析和安排。虽然作品变得越来越像雕塑,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在二维空间里制造三维幻觉。我希望这些板子看上去是被随意扔到墙上的。”

meishubao/2018012121352431762.jpg

伊丽莎白·默里,《Making it up》,1986

大部分情况下,默里作品的主题都和她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点,和很多女性艺术家是一致的。比如,创作于1981年的作品《刚刚好》(Just In Time),就是为了庆祝她和第二任丈夫——诗人鲍勃·霍尔曼(Bob Holman)陷入爱河。1982年,霍尔曼写了一首名为《Water Man》的诗。作为回应,当时怀着一个女儿的默里画了一幅名为《Water Girl》的作品。

meishubao/201801212136321336.jpg

伊丽莎白·默里,《刚刚好》,1981

meishubao/201801212137147476.jpg

伊丽莎白·默里,《Water Girl》,1982

默里的作品引起评论家的广泛注意,是从1984年在纽约库珀画廊举办个展后开始的。她作品强烈的质感、令人振奋的颜色,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组合后所制造的惊喜,都使得评论家兴奋不已。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有力”“欢乐”,在“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下,注入了特别的美国才华”。有人试图将她的作品归入抽象表现主义,但她对这种行为不置可否:“我可能运用了抽象的形状,但我不觉得自己是个抽象艺术家。”

meishubao/2018012210205692218.jpg

伊丽莎白·默里,《96滴眼泪》,1986-1987

尽管生前在MoMA举办过个展,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又被美国各大著名的艺术机构收藏,默里的作品却并不受市场的青睐。她的作品常常是3米乘3米的巨大尺幅,对于很多收藏者来说,规格有些过大。部分喜爱默里的藏家的相继离世,也是她作品在市场上不能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作为默里的老东家(默里在1996年开始与佩斯画廊合作),佩斯画廊最近举办的展览,是让艺术界重新重视默里艺术成就所做的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