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起点•人文西安——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杨晓阳师生作品展、西安文脉重大题材作品汇报展在西安启幕

刘肖肖 傅梦妮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2-22

meishubao/2017122202305662675.jpg

开幕式现场

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象征汉、唐时期西北地区繁荣富丽的缩影,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曾经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贯通古今,又一次活跃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下。为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与彰显丝路新起点西安丰厚的文化内涵,12月2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丝路启点•人文西安——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展、杨晓阳师生作品展、西安文脉重大题材作品汇报展”同期在崔振宽美术馆开幕。此次联展活动共展出了324件作品,其中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170件,杨晓阳师生作品123件,西安中国画院西安文脉重大题材美术作品31件。

meishubao/201712220232143048.jpg

meishubao/2017122202340799750.jpg

meishubao/2017122202324288231.jpg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由西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吴逸伦主持,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晓华,西安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张晓宁;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张兵,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各专业院研究员魏广君、张立柱、郭子良、尚可,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乔宜男,中国国家画院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陈风新;陕西省美协主席王西京,党组书记吕峻涛,副主席郭北平、刘永杰、杨光利、万鼎、罗宁、宋亚平、宋国琦;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犇;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副院长姜怡翔、宋晓峰;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等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meishubao/2017122202343640077.jpg

(从左至右,由上至下,按发言顺序)王犇,张晓凌,郭线卢,王西京,黄晓华,杨晓阳先后致辞

meishubao/2017122202371511503.jpg

吴逸伦主持开幕式

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自项目实施以来,有计划地组织了上百位艺术家、理论家沿着陆路、草原、海上、南方丝绸之路进行国内外“一带一路”沿线考察和采风写生已经有4个年头。在张晓凌看来,写生是“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考察写生的经历、没有在这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是没有办法进入创作状态的。“此次‘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在西安举办,其意义不言而喻。西安是中国人的发祥地,是中国人迈向世界的起点。事实上,早在张骞凿空西域时,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全球化的历程。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把围绕丝绸之路所展开故事,以展览的形式形成了一个视觉的表现,回到它的源点。其微妙的历史关系、文脉传承,在冥冥之中产生了精神上的呼应,妙不可言。此次展览从精神、文化、视觉层面上穿越历史,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张晓凌如是说。

meishubao/2017122202392847754.jpg

展览现场

郭线卢指出了“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艺术家对“一带一路”创作高度重视,投入了非常多创作热情;第二,大家深入生活,对自己的选题从历史源脉、艺术风格、时代精神进行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再提升;第三,国家画院多次组织艺术家采风写生,走遍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每次采风都创作了丰厚的写生作品。

展览现场

杨晓阳师生作品展,汇集了杨晓阳工作室全国各地青年才俊一年来的艺术探索与师路传承。此创研班学员在原单位本就是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而为何要通过这样一个研修班将他们集中起来呢?据杨晓阳介绍,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基础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它有鼓励个性与创新的课题,但研究生的时间毕竟很短,而艺术家从40到60多岁的20年,正是其在创作上大量探索的时期,却一度孤军作战。在一段时间里,各省画院或美协年富力强的、处在创作旺盛期的艺术家们纷纷来信,在学校毕业时我们都是优秀的学生,在各省也是最前沿的学者,但是我们发现近五年、十年却举步不前,常常觉得在创作上无能为力,需要一个平台互相碰撞。“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些普遍,后来通过一定的契机,成立了这样一个班,让大家可以一起探讨艺术问题,互相碰撞启迪。这个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摆脱当下的流行画风,不要像古人,不要像老师,不要像外国人,不要重复自己,把自己‘归零’。不做带头卖画的学科带头人,而是真正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在这一个阶段做点贡献。”

meishubao/201712220242033124.jpg

中国国家画院与西安市文广新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由西安中国画院组织实施的“西安文脉”工程,展现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所呈现出的文明发展脉络,及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下所呈现出的当代西安城市精神。此次展览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西安市老中青三代画家的艺术探索,也是他们对这片厚土的热爱,用手中的画笔描画历史的变迁、时代的精神、西安的大美。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不仅丰富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更是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此,王犇表示:“艺术发展也同样如此,偏囿一方、闭目塞听绝不是长久之道。这是我们通过丝路考察,从‘一带一路’中悟得的道理,也是今天引进国家力量,支援我们西部美术建设的初心所在。此次西安文脉展与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杨晓阳师生作品展联合展出,于西安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期待国家级艺术家们的帮助与指导,也期待各地艺术家们有一个较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展览现场

西安的独特历史、深厚文化,是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一带一路写生展回到文脉源头,致敬传统文化,是带着深厚的使命感在前行的。王平说:“西安这些画家,扎根于此,深得丝路文化的涵养。在西安这方土地,丝绸之路是西安文脉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创作题材,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呈现的开放、互动、交流的精神。今天,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走进丝路起点古都西安,跟西安文脉重大题材作品汇报展形成一个对话,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涵盖了丝绸之路上各个地方的人文表达,而西安文脉展挖掘西安的传统文脉,对‘一带一路’美术工程有一定丰富、提示和借鉴。而且,一带一路走进西安,是对丝路文化源头的探讨,是让西安人民对作品的检验。三个展览放在一起,各有自己的外延,内部又互相有交叉,放在一起呈现出‘一带一路’潜在的脉络。” 对此,王西京也表示,有两个专业画院联手做这样一个展览,体现了文化主体意识,体现了文化的责任、使命及自觉。

此次展览是对如何贴近时代,描绘新时代的有力探索,也是如何让国家级美术力量帮助丝路沿线城市美术建设的有益尝试。这份共同向西安人民交出的答卷,需要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的检验与批评。同时,艺术家们也将继续笃行在丝路文明的求索之路上,用笔墨丹青来谱写新丝路,描绘新时代。

meishubao/2017122203005498727.jpg

研讨会现场

同日,“丝路启点•人文西安——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展、杨晓阳师生作品展、西安文脉重大题材作品汇报展学术研讨会”召开。杨晓阳、张晓凌、程征、崔振宽、何加林、张杲、张立柱、顾长平、乔宜男、吴昊、王平、戴信军、陈凤新、王学辉、巫卫东、刘西洁、尚可、郭子良等艺术家与理论家针对:国办画院系统如何团结如何作为;一带一路与西安文化建设、美术创作如何弘扬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国办画院如何为城市、为国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创作等议题展开探讨,研讨会由张晓凌、程征担任学术主持。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3日。

meishubao/2017122203032393178.jpg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