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伴侣太过著名,这些女艺术家的光芒被掩盖了

阿弥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1-24

毕加索的情人弗朗索瓦丝·吉洛

meishubao/2017112415545133980.jpg

吉洛和毕加索

弗朗索瓦丝·吉洛(Françoise Gilot,生于1921年)和毕加索(1881-1973)相识于1943年。当时,年仅22岁的吉洛还是一名法律系的学生,而毕加索已经61岁。不过,年龄的差距并不能阻止他们相爱。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十年时光,二人还育有两个孩子。

吉洛从小就喜欢画画,她本想当一个画家,但由于父亲的反对,才勉强同意一边读法律,一边在课余时间画画。读书期间,与毕加索的罗曼史无疑又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受毕加索的影响,吉洛的绘画风格也是立体主义的。不同的是,她摒弃了毕加索立体主义中尖锐的角度和过于明显的边缘线,是一种“温和的立体主义”。除作画外,1980年代—1990年代,她还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过服装、舞台和面具。

弗朗索瓦丝·吉洛,《黑衣画像》,1943

弗朗索瓦丝·吉洛,《吻》,1948

弗朗索瓦丝·吉洛,《政变电话》,1952

弗朗索瓦丝·吉洛,《希腊人侧面像》,1967

meishubao/2017112416070271919.jpg

弗朗索瓦丝·吉洛,《戴王冠的女孩》,1967

弗朗索瓦丝·吉洛,《淘金者的风景》,1971

弗朗索瓦丝·吉洛,《守护者》,1993

弗朗索瓦丝·吉洛,《失控的彗星》,1998

波洛克的妻子李·克拉斯纳

meishubao/2017112416073078514.jpg

克里斯纳和波洛克

1942年,当李·克拉斯纳(Lee Krasner,1908-1984)与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在纽约的一个画廊上相遇时,她的名气要比波洛克大。三年后,这两位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结婚了,此后在长岛居住。在波洛克成名之前,克拉斯纳所受的专业训练给了他不少启发,而波洛克自由的画法也让克拉斯纳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尽管克拉斯纳的起点比波洛克高,但充满男性气息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圈并不适合女性发展。她自己也曾说:“有一些人是艺术家,有一些人则是‘夫人’。我被认为是‘夫人’——尽管我也是个画家。”

当波洛克开始酗酒,并有了一段婚外恋时,两个人的关系开始恶化。1956年,克拉斯纳因失望而远赴欧洲。正是在这段时期,波洛克酒后驾车,死于车祸。

meishubao/2017112416151236060.jpg

李·克拉斯纳,《坐着的裸体》,1940

meishubao/2017112416121390594.jpg

李·克拉斯纳,《午间》,1945

meishubao/2017112416105834875.jpg

李·克拉斯纳,《无题》,1948

meishubao/2017112416133376055.jpg

李·克拉斯纳,《哥特风景》,1961

meishubao/201711241608123819.jpg

李·克拉斯纳,《夜间生物》,1965

meishubao/2017112416163979030.png

李·克拉斯纳,《绿色肖像》,1966

meishubao/20171124161826893.jpg

李·克拉斯纳,《盖亚》,1966

威廉·德·库宁的妻子伊莱恩·德·库宁

meishubao/2017112416472393002.jpg

德库宁夫妇

伊莱恩·德·库宁(Elaine de kooning ,1918-1889)本名伊莱恩·弗莱德(Elaine Fried)。1938年,在纽约的达芬奇艺术学校读书期间,伊莱恩结识了仰慕已久的、比自己大14岁的画家威廉·德·库宁(1904-1997)。此后,德·库宁开始对伊莱恩的绘画进行指导——尽管他对她的批评常常不留情面,伊莱恩却从中找到了进步的动力,并在1943年嫁给了德·库宁。婚后,他们共用一间工作室。

德·库宁夫妇的婚姻是“开放”的——除德·库宁之外,伊莱恩还和很多艺术家与评论家保持着男女关系,如艺术评论家哈罗德·罗森博格、《艺术新闻》总编托马斯·b·赫斯和查尔斯·伊根画廊的老板查尔斯·伊根,其中很多人还对德·库宁的事业发展提供过帮助;而德·库宁则跟自己的情人琼·华德在婚外育有一女。

meishubao/2017112416475423293.jpg

伊莱恩·德·库宁为肯尼迪总统画像

尽管伊莱恩也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份子,她的大多数作品却属于传统的范畴。肖像画是伊莱恩的强项,曾受邀为肯尼迪总统画像。

伊莱恩·德·库宁,《自画像》,1946

伊莱恩·德·库宁,《家》,1953

伊莱恩·德·库宁,《阿姆斯特丹大道上的市民》,1963

伊莱恩·德·库宁,《巴库斯》,1978

伊莱恩·德·库宁,《玻璃墙》,1987

马克斯•恩斯特的妻子多萝西娅•坦宁

meishubao/2017112416542571271.jpeg

恩斯特与坦宁

在和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离婚之后,马克斯·恩斯特(1891-1976)娶了自己的第四任妻子多萝西娅·坦宁(Dorothea Tanning,1910-2012)。他们因国际象棋这一共同爱好而结识。而谈到绘画,坦宁说他们两个人“从来没有讨论过艺术。从来没有。”

身为恩斯特最后的妻子,两位艺术家携手走过了30年的岁月,直到1976年恩斯特死去。尽管坦宁最著名的身份是“恩斯特的妻子”,但她自己也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101年的生命里,她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2012年去世时,她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诗集和小说,以及在各个时期创作的纸上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诗歌协会为纪念她在诗歌创作上的贡献,特别设立了“多萝西娅·坦宁诗歌奖”(Dorothea Tanning Award)。

多萝西娅·坦宁,《小夜曲》,1943

多萝西娅·坦宁,《奢华的梦境》,1944

多萝西娅·坦宁,《彗星的真理》,1945

多萝西娅·坦宁,《情书》,1948

多萝西娅·坦宁,《哲学家》,1952

多萝西娅·坦宁,《失眠症》,1957

让·阿尔普的妻子苏菲·托伊伯-阿尔普

meishubao/2017112417012382834.jpg

阿尔普夫妇

苏菲·托伊伯-阿尔普(Sophie Tauber-Arp,1889-1943)本名为苏菲·丽利特(Sophie Henriette)。1915年,她和让·阿尔普(1887-1966)相识于一场画展。当时,阿尔普为了逃避德国在一战时的征兵而搬到了苏黎世。两人于1922年成婚,在一起生活二十多年,直到苏菲在1943年去世。与恩斯特夫妇不同的是,阿尔普夫妇共同创作了很多作品。

meishubao/2017112417023155615.jpg

瑞士的50元纸币上印着苏菲·托伊伯-阿尔普的头像

同阿尔普一样,苏菲也是一个非常多元的达达艺术家。她画画、雕塑、设计织物和家具,还是建筑师和舞蹈家。可惜的是,她的艺术生命过于短暂。1943年,苏菲因一氧化碳中毒离世,留给世人的只剩下瑞士纸币上印着的她的头像。

meishubao/2017112417053837936.jpg

苏菲·托伊伯-阿尔普,《达达头塑》,1920

meishubao/2017112417032237442.jpg

苏菲·托伊伯-阿尔普,《有抽象母题的椭圆形构图》,1922

苏菲·托伊伯-阿尔普,《圆和重叠角度的构图》,1930

苏菲·托伊伯-阿尔普,《Échelonnement désaxé》,1934

meishubao/2017112417112846170.jpg

苏菲·托伊伯-阿尔普,《O.T.》,1942

当然,也有因女性艺术家太过有名(这种有名有时是因为艺术成就,有时是因为具有话题性),而掩盖男性艺术家光芒的情况。著名的例子包括阿布拉莫维奇和曾经的情人乌雷、崔西·艾敏和前男友比利·查得里斯、佛里达·卡洛和其夫迪耶戈·里维拉、乔治亚·奥基芙和其夫阿尔弗雷德·史蒂格利兹等。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谁的名声更大或许并不重要,彼此之间的爱意与惺惺相惜才更重要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