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用文献的精神向学术致敬:沈语冰《图像与意义》新书首发暨嘉宾对谈在京举行

石皓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1-01

摘要:10月31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沈语冰先生携新作《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在涵芬楼书店举办了新书发布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先生、《诗书画》杂志主编寒碧先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出席了分享会,活动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先生致辞,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鲍静静女士主持。

meishubao/2017110113033920792.jpg


道路、方法与性情

——《图像与意义》新书首发暨嘉宾对谈在京举行

 

10月31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沈语冰先生携新作《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在涵芬楼书店举办了新书发布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先生、《诗书画》杂志主编寒碧先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出席了分享会,活动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先生致辞,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鲍静静女士主持。

《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是沈语冰教授继《20世纪艺术批评》出版十三年后,进一步深化、细化现代艺术史论研究的成果。在独立或合作翻译欧美艺术史经典十二种的基础上,沈语冰教授广泛搜求,剔抉爬梳,将原作的学术渊流、内在理路、方法新变以及后世接受等,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堪称十年磨一剑的佳构。

除勾勒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基本地形图的“导论”外,本书主体部分由罗杰•弗莱、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罗、T. J. 克拉克、乔纳森•克拉里等六个专题组成,涵盖了现代艺术史写作中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现代图像学、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与视觉考古学等重要理论和方法。

 meishubao/2017110113062479777.jpg


一  起源即道路

早在19世纪初,艺术史学科率先在德语区创建。20世纪初,这个学科空前繁荣,并在西方英语国家及世界其他各国建立起来。从一开始,艺术史学科就设在综合性大学,而不是艺术学院;隶属于人文学科,而不依附于艺术创作。因此,艺术史是一种智性和独立的科学,不受艺术创作的制约,就成为这个学科的基本规定性。

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艺术史学科发生了重大改变。科技发展带来的视觉文化的飞速发展,电影、电视、广告等新兴视觉媒体的渗透,迫使艺术史重新思考传统杰作之外的大量视觉现象,文化研究、电影研究、视觉文化研究等学科相继建立,“新艺术史”也应运而生。在这个背景下,对现当代艺术的评论和学术研究,也开始被纳入艺术史、“新艺术史”或视觉文化研究的范围。

遗憾的是,在我国,广义上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对称)从一开始就处于艺术创作边缘和附庸地位,发展非常不理想,其直接后果便是使艺术创作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识支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作为独立的人文学科的艺术史学科建设,及其文献基础,就变得无比重要。

沈语冰教授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始于罗杰·弗莱,主要集中在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罗那一代,稍晚一代的代表人物 T. J. 克拉克,以及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乔纳森·克拉里。从时间上看,这份名单已经大致勾勒出 20 世纪英美现代艺术史论的基本轮廓;从方法论上看,它们也已经涵盖了从形式和风格分析到图像学,再到艺术社会史和精神分析,直至视觉文化研究的前沿——视觉考古学。

 meishubao/2017110113090110649.jpg

沈语冰、鲍静静、殷双喜、韩碧

二 翻译与研究

 

沈语冰教授认为,翻译远不只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两种不同语言背后思想文化的整体板块的对接。没有比翻译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同一性和差异,同时使一种外来文化融入本土血脉的方法了。翻译是真正洞悉语言及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差异的最佳途径。

沈语冰教授倡导“研究性翻译”,这是基于对翻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的认知。翻译需要建立在长期深入的研究之上,倒过来,研究也需要建立在系统而深入的原典阅读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翻译的质量和研究的水平,从而使翻译和研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使核心文献的翻译、作家介绍与述评、理论的厘清与阐释、史学建构与美学提升联袂出现,综合一体。

最新出版的《图像与意义》就是过去的十多年里,沈语冰教授在翻译的同时从事研究、在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的部分成果。如果说翻译是“原初诠释”,那么,《图像与意义》则是“诠释的诠释”。它们大体上围绕着所译对象(作者、文本、接受史)展开。偶有一得之见,也径直写入。总之,这样建立在稳靠的研究性翻译之上的学术研究,是近年的外国美术史或西方艺术史学史领域殊为难得的成果。

 meishubao/2017110113093739600.jpg

meishubao/2017110113094779558.jpg


三 学术乃性情

 

“如果说我近十年学术研究有什么目标的话,那就是在西方20世纪以来浩瀚的艺术史论文献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具有方法论示范价值的核心文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辅以外籍专家和良师益友的帮助,将这些基本文献翻译成中文;在翻译的过程中,逐步厘清这些代表性作家的思想背景、方法论特点、主要观点和结论、重大理据和理念创新,然后将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的基本面貌逐渐深化和清晰化。”在对谈环节与嘉宾谈论学术发展与目标时,沈语冰教授介绍道,“在此基础上,我还在就其他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名著的版权事宜,与外方出版社或作者本人联系,希冀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通过进一步翻译和深入研究,把西方现当代艺术史论的大致脉络呈现出来。”

沈语冰教授还谦虚地谈到:“在我们这个时代,老老实实地做点翻译和文献积累工作,为后人真正富有原创性的成果做些铺垫,乃是我这一代学者的基本使命。当然,我希望我的工作能超越单纯翻译和文献积累的基础层次,达到西方现当代艺术史学史的建构乃至传统美学(古典与现代美学)的重审的境界。《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是耶非耶,则留待读者评议。”

在整个首发式上,殷双喜教授从沈语冰先生的翻译和研究着眼,对他十几年如一日引介欧美现当代艺术经典的工作表达了敬意,对其著译在高校美术史论教学中的参考意义,以及对艺术批评实践的借鉴意义,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寒碧先生从史学史建构和目录学修养角度,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图像与意义》对于英美现当代艺术史学研究的意义和目录学价值。于殿利先生则从出版者和读者的角度,赞扬了沈语冰教授在治学的严谨之余,保持了至情至性的气质,语言清新明快,断无时下许多学术类著作的那种学究气和晦涩感。总之,嘉宾们对沈语冰教授十三年磨一剑的新著表示肯定,对其著作嘉惠学林、泽披后学的意义表达了高度一致的见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