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艺术:在嘈杂的世界中寻找心灵净土

阿弥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9-16

“慢艺术”(Slow Art)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说法了。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欧洲就已经发起了慢食运动(Slow Food),后来又出现了“慢新闻”(Slow News)、“慢消费”(Slow Money),甚至还有“慢性爱”(Slow Sex)的概念。相较而言,2008年开始出现的“慢艺术”已经不算太早了。当时,“奥德赛阅读”的创始人菲尔·特里(Phil Terry)做了一个试验,他想要知道假如人们改变了观看艺术的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人们平均观看一幅画的时间为8秒,时间再长一点会怎么样?为此,他来到纽约的犹太博物馆,在汉斯·霍夫曼(Hans Hoffman)的《幻想曲》(Fantasia)和波洛克的《汇合》(Convergence)前呆了好几个小时,发现感受大有不同。一年以后,他邀请了四个人和他一起,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慢慢观赏五幅作品(每幅作品前至少呆10分钟),并在之后的聚会中分享各自的体验。参与者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认为这种缓慢、沉静的观赏方式给了精神不一样的净化感受。在这个试验的启发下,如今“慢艺术日”已经成为几百家博物馆的官方活动日。

meishubao/2017091510594858579.jpg

阿登·里德和他的新书《慢艺术:观看经验,从圣像画到詹姆斯·特瑞尔》

最近,美国波莫纳学院的教授阿登·里德(Arden Reed)在其新书《慢艺术:观看经验,从圣像画到詹姆斯·特瑞尔》(Slow Art: The Experience of Looking, Sacred Images to James Turrell)中详细地解释了“慢艺术”的概念。在对“慢艺术”做界定时,他说,“慢艺术”并不是指某种类型的艺术品,而是指观赏者和被观赏物之间的关系。在阐释这个观点时,里德提到了约翰·罗根(John Logan)的剧作品《红》——一部关于美国著名抽象大师罗斯科的剧目。在剧中的第一幕,当新的工作室助手第一天来上班时,罗斯科就把他拉到了一幅画面前,说:“离得近一点!再近一点!让它对你产生作用,让它拥抱你。……让它填满你的视线,过去、现在和将来通通都不存在。让作品发挥它的作用——但要配合它——在中间与它相遇!把身子探过去,探过去……融入其中。”是的,“慢艺术”体验正是在二者相遇时才会发生——这既取决于观赏者的性情,也取决于被观赏物的性质。

meishubao/2017091511004449546.jpg

爱德华·马奈,《1866年的年轻女子》,布面油画,1866年

在写作《慢艺术》之前,里德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第一次见到马奈的作品《1866年的年轻女子》后,他便久久不能忘怀,对此画的思考一直持续了8年。他说:“第一次观看时,那就是一幅非常直白的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品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扑朔迷离,沉浸其中真是一种享受。”他将慢艺术作用下的绘画都称为是“缓慢移动的图像”,因为随着对作品了解的深入,它变得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在看一张画时,我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扫描仪,而是会不断地回去。这就变成了经历,而绘画也会变成运动的图像。”

在书中,他用了很多案例来阐释“慢艺术”的概念。比如,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的《玛法小镇》(Marfa)是由一些建筑框架组成的景观。从外面看,这些框架平平无奇,但是,进入到框架里面之后,随着光线的变化,屋内会出现不同的光影组合,形成特殊的审美感受。詹姆斯·特里尔(James Turrell)的建筑作品《分割光线》(Dividing the Light)也是如此。在日落时分,安装在建筑顶层的LED灯会随着天空的颜色变化而变化,给人宁静、安详同时又有些神秘的感觉。瓦特·迪·马丽亚(Walter de Maria)的《闪电原野》(Lightning Field)是一件大地艺术作品。瓦特在一片原野中安插了400多个不锈钢铁杆,暴风雨来临时,条条闪电会通过铁杆进入大地,形成非常奇妙的景象。但是艺术家的用意并不仅在于此。由整齐矗立的杆子改造而成的矩阵原野,即便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来访,观看天光云影为整片原野带来的变化,也值得细细品味一番。属于影像作品的 “活动画面”(tableau vivant)作品可算是慢艺术的典型,它的节奏迫使观众慢下来。“活动画面”往往是一个小短片,是一个运动的“瞬间”,类似于苹果手机推出的动态图像,为定格的瞬间提供一定的上下文,却又不是完整的叙事。山姆·泰勒·约翰逊(Sam Taylor-Johnson)的《上个世纪》(The Last Century)、还原委拉斯贵支《宫娥》作画场景的伊芙·苏斯曼(Eve Sussman)的《89秒钟》都可归入这类作品的行列。影像艺术家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的作品几乎可以全部作为“慢艺术”的例子,它们不仅在节奏上是缓慢的,作品崇高、宏大的内容也会给人精神的震撼。就雕塑作品来说,里德提到了理查德·塞拉的作品。

罗伯特·欧文,《玛法小镇》,2016年

《玛法小镇》建筑内景

meishubao/2017091511045931519.jpg

詹姆斯·特里尔,《分割光线》,2007年

meishubao/2017091511092480192.jpg

瓦特·迪·马丽亚,《闪电原野》,1977年

山姆·泰勒·约翰逊,《上个世纪》,2005年

伊芙·苏斯曼,《89秒》,2004年

假如我们的生活节奏停留在三个世纪之前的水平,那“慢艺术”的概念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资本的积累、网络的发达以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都使得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而由于科学的发展,宗教的抚慰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弱,这更加成为了一些人逃避现实的理由。对于互联网等发达的科学技术,里德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引用了库尔特·安德森(Kurt Andersen)在小说《世纪之交》(Turn of the Century)中的说法:“所谓成熟,就是能够坦然面对迟到的奖励。互联网的吸引力不在于其提供的所谓‘社区’,而在于它的即时性。你可以立即发送邮件,立即得到回复,立即为自己的航班选好座位——很多事情都可以马上完成。互联网满足了我们内心孩童的需求——那个孩童对任何延迟都不能忍受。”但他同样承认互联网缩短了人们寻找信息的时间,并且可以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它带来了一些东西,也带走了一些东西。”而《慢艺术》这本书,就是为“带走的东西”提供的精神补充。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