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眼镜里的设计作品——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正式竣工

傅梦妮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8-18

近日,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昭君博物馆正式竣工。昭君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打造的重点品牌文化旅游工程,是呼和浩特市首个国家5A级品牌旅游景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向世界呈现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献礼工程,无疑对昭君博物馆从设计到施工都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另外,博物馆建设工期非常紧,从2016年开工到2017年投入使用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为了提质提速,中建一局在昭君博物馆建设过程中首次在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创新应用了MR混合现实技术,进一步缩短设计施工时间,创造了中国博物馆建设新速度。

meishubao/2017081815534664639.jpg

昭君博物馆正式竣工

什么是MR技术?MR与VR、AR又有何不同呢?

MR技术与现在大家熟悉的VR和AR技术一样都是要戴着酷酷的眼镜,但又有所不同。VR技术叫作虚拟现实,它需要戴一个头盔式的显示器,完全覆盖人们的视野,通过这样阻隔视线的手段把使用者和真实世界完全隔离开来,让观者沉浸在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里。AR技术叫作增强现实,戴上眼镜之后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再通过一些计算机和显示手段来叠加一些虚拟的信息出来。MR技术是混合现实,它将虚拟的东西混合融入到现实世界中,是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在戴上MR眼镜之后,人们可以和眼镜里的事物完全实现互动。例如,我希望有一只虚拟的宠物,那么它会在地上跑着,就像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的一样。

meishubao/2017081815543718277.jpg

VR虚拟现实技术

meishubao/2017081815551664655.jpg

AR增强现实技术

meishubao/2017081815555713035.jpg

MR混合现实技术

MR技术是如何帮助设计师们完成复杂的设计施工任务的呢?

昭君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人物,早在多年前当地建设的昭君青冢就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它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西汉时期。2007年,改名为昭君博物院。为进一步弘扬昭君文化,呼和浩特于2016年5月启动旅游区项目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建设博物馆、陵寝、游园三大区域,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95亩扩建到683.5亩。

meishubao/2017081815564881957.png

MR技术的应用于昭君博物馆的建筑设计

昭君博物馆的建造理念是“新而不新”“旧而不旧”,新老建筑体要和谐呼应。为了新的建筑和现有建筑群的风格完美融合,建筑师们几易其稿,设计过程也十分艰难。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建设,设计师们利用MR技术,他们戴上MR眼镜就可以所见即所得,减少了设计误差。去到室外,还可以一比一看到博物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博物馆和周边设施是否配套,它对周围道路和交通设施有无影响等等都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就大大压缩了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的时间,加快了进度。

MR技术的应用是对建筑业的引领和变革,不仅有助于在施工方案调整时得到更直观的感受从而进行交互沟通,还能连接各地设计师们进行远程合作,它让设计师的大胆设想得到了更多实现的可能。

meishubao/2017081815520147999.jpg

昭君博物馆

MR眼镜里的设计作品昭君博物馆正式竣工

如今,MR眼镜里的设计作品昭君博物馆正式竣工了。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建筑面积15092.62平米,建筑高度14.5米,昭君博物馆以“和”文化为主题,设计风格吸取汉代建筑精髓,外观呈现出厚重久远、大气辉煌的文化气息,内设昭君主题、匈奴主题两大展厅。集中展现了2000多年前昭君和亲的历史,见证了不同文化融合的发展历程,从高处看过去,整个建筑像两座金字塔由中央连廊衔接而组成一个“和”字。

meishubao/2017081815591448935.jpg

雨棚实景

昭君博物馆在设计上选用重组竹雨棚,体现整个建筑回归土木结构的“木”。整个外立面由2762块仿夯土混凝土艺术挂板构成,室内装饰材料使用硅藻泥墙面、木质扶手、仿木纹吊顶,意在将室外建筑“土木”结合的建筑风格延续进室内,使得室内外建筑风格统一、协调。东西两馆内分别陈列昭君出塞历史和匈奴历史。西侧主要陈列匈奴历史,建筑空间内以方形为主要元素,突出草原民族硬朗、雄浑的气质。屋顶天窗由方形演变为多个三角形天窗,大厅内天光呈现出犀利、明朗的氛围,配合展陈,渲染匈奴民族的特点。东侧主要陈列昭君出塞历史,建筑空间以圆形为主,展现出昭君的柔美气质。圆形屋顶天窗光线柔和,配合昭君陈列,烘托出昭君怀柔优雅的个人魅力。室内坡道为圆环形,沿弧形墙体螺旋上升,观众可沿坡道而上,仰望天窗,体会昭君万里出塞的那段历史。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