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乡愁的博物馆

任亚鹏 王江萍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4-28

【编者按】白云深处,天蓝、水静,栖于山水之间,宿在浅淡山田。“民宿”就是这样一份怡然自得,同时也寄托了一抹淡淡的乡愁。生活在繁华都市的我们,大都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解不开的情结,有着对中国乡村无法释怀的依恋,也有着对乡愁不一样的理解与展现。在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之际,本期艺术设计版,邀您一起探访那些云淡风轻的自在之地,体会悠然,感受生命。 


“民宿”一词,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不论假期的长短,厌倦了喧嚣城市生活的人们,总会记起有这样一些地方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排毒”。特别是当大城市中充斥着不易挥去的阴霾时,人们会越发地惦念那片渗着乡愁味道的宁静之地。 

在城市中,均质化的现代景象与生活无法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品质追求,于是这些散落在乡村中的民宿便轻易地唤起了人们回归自然与传统,或是体验异于自身文化的渴望。事实上,民宿作为我国旅游产业链上的一种新兴业态,时间并不算长,但作为一种需求来讲,它的增长是相当迅速的。在2010至2015年的五年间,我国民宿的数量急剧扩大,截至2015年底,国内民宿、客栈总数达到了43000多家,其中云南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浙江、北京、四川等地。随着民宿魅力的提升,持有不同需求的人们参与意愿渐热,不止停留在吃住的层面,也涉足了投资、建造、设计等方面,这都使得民宿经济发展成为休闲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民宿不同于普通旅馆,也不同于农家乐或是旅游景区,它是一种集趣味、乡土味、人情味于一体的深度体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和城乡规划学教授叶裕民的观点,中国乡村可以分成四类,一是城中村,二是传统村落,三是生态地要搬迁的村庄,四是剩余的一般村庄。而传统意义上的民宿主要集中在有着优越的地理、文化、生态条件地区的传统村落,但事实上现在也不乏依托好的策划、设计将普通乡村中的民宅进行改造,利用小规模的“毕尔巴鄂效应”创造亮点的成功案例。所以,有人认为民宿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休闲的意境,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经济的模式。但综合看来,好的民宿更像是一处使人在“归隐”之余可以体味地域文化的鲜活“博物馆”。 

正因如此,倘若“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毫无特别之处,又或一眼望去杂乱无章的话,那将会是一件极为形式而又可笑的事情。可事情有时就是存在着各种的矛盾,如果简单地套用城市中的所谓现代模式,乡村将不再是乡村,民宿不过只是个普通的旅馆罢了;但如果依旧不变地延续乡村中的“土办法”,不单是游客并不能“自然”地体察乡味,也会导致村民的保守意识与生活水平无法提升。虽然乡村的生产、生活即是景观,但需要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生产对象、建筑聚落、地方出产等要素进行正确合理的梳理、引导,结合创新性整合设计进行改造,才能够将其转化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乡间特色文化。 

谈到民宿的设计,现实生活中有着种种成功的案例,但按照设计者扮演的角色来看,大致可分为:建筑师个案创作、所有者自设计、集团型引导改造这三种类型。虽然三者有着相当大的资金来源及最终效果的差异,但对于好的民宿改造来讲,它们的文化效应、精神追求、人文关怀应当是大致相同的。村子是村民的,不论是原住民还是旅行者,要让民宿活起来,最重要的还是当地居民的认可和共同参与。如何在不破坏固有环境、社会生态、文化习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改善原住民生活水平、文化认同与认知,是设计的首要任务,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更为有效地将最为精彩的一面展现给慕名而来的游客。 


住在爷爷的老屋里:爷爷家青年旅社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何崴,长期从事民众参与型的乡土建筑设计、建造与研究,他的作品曾获得了“WA中国建筑奖社会公平奖”优胜奖等多个海内外的大奖。虽然已蜚声中外,但他始终认为“在农村的建筑,终究属于农民……和乡亲们一起,房子怎么样,其实还是农民说了算……”这种在他人的土地上进行创作的情况,需要建筑师对该区域的各种文化信息、元素不断进行调查、学习,在与当地居民反复沟通后,以合理可行的方案、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计划来说服他们,慢慢建立起与物权所有者及所在地方的信赖关系。 

meishubao/2017042814303634396.jpg

何崴在平田村爷爷家青年旅社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正是如此,该项目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这座经历过百年风雨的老土房曾是业主江斌龙爷爷的宅子,因此大家亲切地称它为:爷爷家。这栋老屋原是一座土木结构的普通双层夯土民居,共约270平方米。建筑师希望通过将其改造成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青年旅社,来赋予它新的功能和灵魂。在给予老屋新生的同时,也带动并激活周边的村户。 

在整个的改造过程中,老屋的外部形态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仅有的变动是在二层的北面开设了一方取景长窗。在将阳光、空气以及美景引入这里的同时,确保了外观风貌与村庄整体性的延续。基于新功能的需要,在内部的改造上,建筑师在结合原有框架的前提下做出了大胆的设计。一层,原有的隔板被拆除,使得本来被分隔零散的小空间延展成为一个可供人们交流、休闲、聚会的通透的公共场所。二层,不仅保留有原本空间的开敞特质,同时利用半透明的阳光板材料创作出了一组作为旅居功能使用的“房中房”,从而代替固定式分隔的土墙。这种易于建构、拆移,并且能够引光入户的半透明材质,将现代人渴望的轻松气息植入到相对厚重的“历史”空间中。柔和与坚硬、光滑与粗糙、模糊与清晰、传统与现代,不同但却适宜的对比、对话方式从感官到精神都可以使人在放松之余体验、思考传统文化的厚重。 

特别的是,二层那些有趣的小屋子在其构筑物底板下安装有万向轮,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变格局进行空间的重组再造。同时,为了给整体空间营造出更具戏剧性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其间的联系,建筑师在它阳光板上挖出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孔洞。在玩乐与相觑中,人与人、人与建筑、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了。 

由于建筑师本人在照明方面也有长期的研究探索,这座老屋改造的照明设计也是极具特色的。白天,日光由外向内,给人以温暖;夜晚,灯光由内向外,让人陶醉于梦幻。二楼屋内,结合建筑架构的LED线形光源被安置在房中房的木构架上,透过半透明的阳光板,不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照明都能够柔和地展现出这栋老屋的年轻魅力。 


文艺的栖居:西江998客栈

身处西江千户苗寨核心景区内的998客栈,是一个由原本的租户进行自设计的项目。学绘画出身的申后浪作为老板兼设计者,面对他这栋常年不缺住客的吊脚楼,总是担心让人住得不够文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设计教育的他,虽然有时会因施工技艺的问题而发怵,但他还是经常会从“文人”的角度来思考一些改造的问题。由于之前看的案例已经不少,大师作品也参考无数,他设身处地之后也还是希望向那些“高大上”的设计靠一靠。可是经过近十年的开店历程,他开始愈发觉得尊重各种关系,并随着关系的要求随时调整反而是一种保持客栈鲜活灵动的有效途径。 

房子与环境的关系、改变与原貌的关系、创新思维与原住民的关系等,不论是客观存在或是浮现脑海的,如果像景区里那些被过分装饰的酒店一样,强调感官、忽略心灵,强调均质的舒适、忽略应有的磨砺,无法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点,那将是一种对自然变相的破坏。特别是在一个原住民大量集中的区域,外界略微的调整都有着随时打破固有环境所孕育出的平衡关系的可能。甚至,在改造的过程中,一丝灯光、一抹水泥地、一块砖瓦墙极有可能会影响到一墙之隔的邻里生活。如是说,愈是在这些传统的且又集中聚居的区域,愈是不能去僭越先人们延续下来的“人为风水”。进而言之,在自然的风水日趋破坏的当下,那些“人为风水”则显得更加重要了。 

为此,作为一个非专业设计的民宿作品,它的整修工程并不浩大,不过是打扫得干干净净,通过一些平易近人的配饰和场景来获得过往观光者的垂青。当然,998客栈里来往的不只是住客,还有许多来此串门的当地居民,邻居们上门来听老板弹吉他、看老板画画,主人与客人喝酒聊天是这里最常见的画面。 




留住人情味:马栏村民居改造 

马栏村民居提升改造项目是一个由北京市科委正式立项,北京侨信设计院承担的整体大盘工程,在这里要解决的不是一栋两栋民宿的问题,而是这个区域今后的去向。所以,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的韩居峰院长针对“民宿热”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人并不是出于真的热爱,而是因为城里项目少了才转去农村做设计。过度的“旅游农业”往往会把乡村的原生态破坏掉,没有了原生态,没有了人情味,美丽的乡村也不再美丽。 

meishubao/2017042814325751350.jpg

实际上,美丽乡村的初衷并非如此。不管是美丽乡村、城镇一体化或是新农村建设都不只是空的概念。设计需要走进乡村,但目的是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提供更为良性的生存方式,以此为前提开展优良民宿项目的育成,给去到乡村的城市人以更为贴切的生活体验。并且,乡村的设计必须在当地的文化与经济、生态统筹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过度关注设计本身也并不一定能做好设计,还需要更多地从民俗、民风等非物质形态中去探求我们所能看的建筑、景观等这些物质存在的本源。因此,“融合、传承,保持自主衍生,融入自然”的理念会更适合将好的设计引入乡村。 

因此,韩院长认为,乡村生态是一种相对于城市的“自然生产的生态”,而在当下,许多空巢村的出现,导致村落里没有了完整的家庭,不要说四代同堂,两代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都已不易。这样的环境下,由于文化原生的本体缺失,使得创作体验性民宿的初衷似乎都很难成立。所以,在大的方向上首先需要将原住民的生活问题做一些解决,才能够将其留住,让他们传递真正的“乡愁”之声。 

民宿是为了体验生活,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生活。由于乡村问题是个生态平衡的问题,单纯的设计不能完全解决其所有。只有通过有理有据的设计改造给原先的民居带来改变,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收益,才能够成为一种永续的发展。正如民宿业发展较早且发达的日本对于他们的民宿发祥地长野县白马八方的治理开发一样,基于民俗研究的考现学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过程中民俗研究者们对于个案的观察记录极其全面,内容包括有总体环境、建筑平立剖面、整体外观、结构类型、材料材质、重点家具、日用品的摆放位置、周边的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环境等,甚至能够充分体现户主家庭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日常生活中随意摆放的餐具、工具、衣物诸多细节也都有所展现。通过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小物品,来发掘使用者的智慧,从而为后续的改造设计寻找依据,并给旅客以真实的临场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