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旧藏文徵明《溪堂䜩别图》以8797.5万元成交,创文徵明作品拍卖纪录

中国美术报网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12-08

摘要:此卷《溪堂䜩集图》诗画卷创作完成后,虽然跟随毛锡嘏入京,但后来又回到了苏州,明末归原籍休宁、移居吴县的藏书家、收藏家朱之赤(卧庵,约1620 年代初-1680 年代初)所有。清代中期归浙江海宁藏书家查莹(映山,书法家查升孙,乾隆三十一1766 年进士)收藏,晚清复归吴地,入藏顾氏过云楼。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学画于沈周,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meishubao/2018120823323938664.jpeg

meishubao/2018120823501096956.jpeg

拍卖现场


文徵明《溪堂䜩别图》现身北京保利秋拍,并于今晚在北京保利“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专场中进行上拍。此作以5200万元作为起拍价,经过近25分钟的买家间的持续竞夺,最终以 7650万元落槌,成交价为 8797.5万元,创下了文徵明作品的拍卖纪录。此前,文徵明作品最高拍卖纪录为8165万元在北京保利成交的《杂咏诗卷》。

meishubao/2018120820023116410.jpeg

文徵明  溪堂䜩别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引首:26×57 cm.  画心:26×80 cm.  题跋:26×435 cm.


此卷《溪堂䜩集图》诗画卷创作完成后,虽然跟随毛锡嘏入京,但后来又回到了苏州,明末归原籍休宁、移居吴县的藏书家、收藏家朱之赤所有。清代中期归浙江海宁藏书家查莹收藏,晚清复归吴地,入藏顾氏过云楼。

meishubao/2018120820373851513.jpeg

溪堂䜩别图 诗画卷  局部


《溪堂䜩别图》卷描绘的是一个雅集兼送别的场景。全图共绘士人八名,僮子三名,计十一人;屋宇三,舟二。屋宇内外人物表现雅集,舟船暗示送别主题。开卷部分是几间瓦房,朝向观众的一间高大轩敞,室内家具仅有一件朱漆桌案,桌上放着书册、卷轴、铜器。屋内有席地而坐的四位士人和旁边执壶斟酒的一位侍童,屋外台阶两侧分别是两位侍童和两位刚到的士人,再远处另有两位士人正沿河岸走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邵彦认为,画中人物都是符号化的,脸部几乎没有区别性特征,可供欣赏的就是衣纹飘逸的线条。

作品卷尾贴边书款:“嘉靖辛丑夏,长洲文徵明製。”款书为小楷,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其下“徽”“明”白文连珠印是用朱描,勾画精细,乍看与钤印无异。

meishubao/2018120820312892060.jpeg

溪堂䜩别图 诗画卷  局部


画前另纸引首,文徵明粗笔隶书“壮游”二大字,署款“征明”,盖二印“征明”“悟言室印”。这是文徵明隶书中难得一见的极精而富有个性之作。引首二印为真实钤盖,可知与图画本幅并非作于同时。

meishubao/2018120821131990038.jpeg

溪堂䜩别图 诗画卷  局部


整件作品共有十七处题款,周天球“诗序”为这一场文学活动的起首和总纲,记述了毛仲子石屋先生(毛锡嘏)将入京为太学生,吴中诸友好为之聚宴送别的事情经过。其后十六题皆为诗歌,围绕两个主题——毛锡嘏的大好前程和亲友离别不舍之意。

邵彦认为,群体性创作的送别图,是吴门画派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相对于源远流长的送别诗,送图别算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整个画卷看,画与诗其实可以分开,诗歌营造出的意象要比画面宏大和丰富得多。

《溪堂䜩别图》应该是文徵明除《兰亭修禊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等少数作品外,绘制人物数量较多的一件。

meishubao/2018120821185365887.jpg

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


从现存世的文徵明作品来看,以元四家笔墨为主要取法对象的作品非常多,反映出文氏对元人笔墨的偏爱。他的画中并不是单一地运用元四家中某个人的笔法和墨法,而是善于把各家的笔墨、构图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绘画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文徵明对于元人笔墨和形式美感的研习是相当深厚的,元四家的各种笔墨特色和造型手法在他的画中得到完美地承继与转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