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日,巴西别哭||大火后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将何去何从

沐之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8-09-17

当地时间2018年9月2日晚,白发苍苍的动物学家保罗·巴卡普(Paulo Buckup)一次又一次地跑向已起火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抢救出一堆堆珍贵的动物标本。巴卡普的身后,他博物馆的同事和消防员们也同样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但最终面对着不断扩大的火势,他们精疲力尽,无力地瘫坐在这座已有200年历史的博物馆面前,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吞噬了整座大楼。

meishubao/2018092010454350530.JPG

绝望的人们站在大火中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前 图片:nbc

大火烧了整整一夜,至今我们似乎都能够看到这位老者眼中的泪光,感受到人们面对着废墟时的绝望心情。对于巴西国家博物馆和所有巴西人来说,这是何等悲凉的一天!这场大火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从正在举办的圣保罗双年展上移开——没有人不为巴西发生的这场悲剧感到心痛和遗憾。

第二天一早,博物馆门前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抗议民众。他们中间有的是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有的是面临失业危险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文化官员,还有自发到此的大学生和普通民众。

人们抗议的焦点,是巴西举办了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以来,国家财政政策的倾斜和管理不善。巴西的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数年来一直苦恼于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发生火灾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本来已经获资,在今年的10月份,也就是博物馆迎来200周年庆时,建设新的消防系统,但它却没能挨过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当大火开始蔓延,而博物馆周边竟没有一个有水的消防栓,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发生在里约热内卢的这场火灾,引起了人们对文化机构所面临风险的关注。除了资金短缺之外,博物馆比人们想象的更容易受到灾害的影响。这不是世界级博物馆第一次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meishubao/2018092010514423947.jpg

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抢救馆藏的文物和设备 图片:nbc

在1865年,美国华盛顿著名的史密森尼博物馆,就被一场大火夺去了大部分藏品。当时的美国人悲伤地称之为“国难”。1958年4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发生火灾,莫奈的一幅《睡莲》在大火中被烧毁,幸而其余绝大部分藏品都毫发无损。近年来,荷兰鹿特丹以古典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收藏著称的博曼斯美术馆(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在14年中经历了5次洪水,让他们不得不耗资7000万美元建造防洪设施。2016年,新德里的印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曾燃起熊熊烈火。在巴西的另一个重要城市圣保罗,葡萄牙语博物馆(Museum of the Portuguese Language)也刚刚遭遇了类似的命运,好在大火被及时扑灭,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195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火灾现场

图片:《生活》杂志

1865年,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馆发生大火时的情景 菲利普·沃顿/绘

一些博物馆具有抵御灾害的设施,例如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和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都配备了先进的火灾预警系统。但对于世界上的大多数文化机构,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来说,这种设备实在太过昂贵。此次巴西国家博物馆的火灾,正因为消防设施不完善才会如此惨烈。不仅如此,消防栓中竟然无水,消防队员们不得不到邻近的湖中取水,但终究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的灭火时段。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馆,他们本应该优先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但或许是巴西混乱的政坛和大选局势让官员们对文化事业近乎漠不关心,从而酿成大祸。这种漠不关心并不仅仅存在于经济状况不佳的巴西:在2016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加拿大的6家国家级博物馆存在着6000万美元的安保资金缺口。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2019年美国年度财政预算中,甚至试图彻底停止三个重要机构——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学院的拨款计划。即便在特朗普上台之前,这三家机构多年来也从未获得完整的资金支持。

对于巴西来说,教训是深刻的。当权者们必须认识到,藏品被收入博物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他们必须开始重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否则,下一场火灾的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也是对所有国家的一个警告。

meishubao/2018092010542411352.jpg

大火之后,巴西国家博物馆已成一片废墟 图片:NPR

灾难是无情的,失去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和科研资料,相当于巴西200年的国家记忆被部分切除。这也是全世界的损失。火灾发生后,整个世界都在为之心痛,也在思考如何弥补这一人类文明史上出现的地区性断层。巴西国家博物馆方面已经迅速地通过其主管部门——里约热内卢州联邦大学(UNIRIO)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希望人们将在巴西国家博物馆拍摄的所有照片、视频和其它资料发给他们,以期重建一个“能够恢复某种记忆空间的虚拟博物馆”。9月4日,维基百科也在推特上发表了类似的声明,呼吁所有用户将在巴西国家博物馆拍摄的照片上传至维基共享——对全世界开放的图像资料库。在著名的3D模型网站Sketchfab上,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几十件文物的3D渲染图也开始无偿地向公众开放。在全世界的帮助之下,博物馆也已经开始制订详细恢复计划,希望利用先前的三维扫描数据,完成最重要的一批文物的数字重建工作。这是令人欣慰的消息,“亡羊补牢”虽然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但总算是一种自发的救赎。

任何形式的重建,也无法重现那些葬身火海的文物和资料。既然博物馆的主旨是教育大众,那么也许巴西人可以把烧毁的博物馆废墟改造成为一座国家纪念碑,让后人铭记这一惨痛的时刻。在大火之前,巴西国家博物馆每年的访问人数只有可怜的15万人,这和拥有2亿人口的巴西以及800万人口的里约热内卢极不相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官员到民众,巴西人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国家博物馆。200年的历史记忆已经不复存在,但未来的千年更不可辜负,希望这一事件能促使政府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对科学、文化、艺术和教育的重视,那样这场灾难才不会变成彻底的民族之殇、文化之殇。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