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道寻真——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

梦妮  发表时间:2018-07-26

meishubao/2018072617483877486.jpg

展览现场

7月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艺道寻真——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该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项目”同时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展览分为三个篇章,“真中之梦”“梦中之真”“学人·文心”,展出张安治油画、国画、素描、速写、粉画、水彩、书法作品共计139件。开展当日下午,“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学术研讨活动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

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张安治是一位集书画创作、诗词写作与美术史论研究于一身的学者型艺术家。在中西融合与社会变革之中张安治以文艺之笔实现着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担当。他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对新时代的激情融入到他的创作之中。在他的身上散发着中国传统文人特有诗性情怀,他以画表象,以诗寄怀,诗以启画,画以明诗。诗画相承,竭尽意象之美。他在美术史论研究上,站在中西比较的文化立场上,从创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对画论、画作及美术现象进行学术梳理、考镜源流,成绩斐然。在旧学、新学之间,张安治融会贯通,打通东西壁垒,他以诗画史三位一体,卓立世间,三者异名同质,共同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meishubao/20180726175127603.jpg

展览现场

张安治(1911-1990),江苏扬州人,1928年考入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1929年入西画班学习。193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曾任中央大学助教,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研修。曾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和美术史系。

meishubao/2018072617521072528.jpg

展览现场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正是20世纪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地映照。中西融合是张安治时代最为显著的文化特征,他的学术历程也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之下与个人心性、现实关照相统一中逐渐展开的。张安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上,得益于少时老辈文人的影响,在南京外祖父家,作为前清秀才的舅父佘恒常与梁公约、凌文渊、李瑞清雅集,他耳闻目染接受了传统文化蒙养,于诗词书画兴趣日浓。从其少年摹习谢公展师的花鸟画可见,他于传统花鸟画的技法已得一定基础。后入中央大学学习,选习吕凤子、汪采白的中国画课,于传统水墨画理解与实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诗词上受教于汪东、吴梅先生。在美学理论上,问学于宗白华先生,为后来进入中国美术史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张安治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是从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西画班学习开始的,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刚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诸位先生,接受了西画的系统训练,成为中国早期学院美术教育培养的西画人才。张安治于1946年至1950年赴英国考察、研修与交流,并在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研习美术史,开始接触西方美术史研究的方法。欧洲游学经历使张安治对西方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并在文化比较中重新审视中国文化民族性特色,进而推动他在艺术创作与史论研究上进行现代性的探索。

在展览举办之际,张安治家属将其毕生最具代表性的五十件作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成为国家艺术宝库的永久收藏。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7日。

展览现场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