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无常态,心有所依——2018上半年的观展9印象(上)

赵多多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6-25

看展览如交朋友,也讲缘分:有时候话不投机,不是它们不好,只是没法亲近,下不了笔;有时候是自己状态欠佳,错过了写的契机;也有时候明明是相知相交,却偏偏不知从何写起。所以,但凡落笔写下的,往往是出于喜爱的有感而发,当然也不排除外界或多或少的鼓励与督促。

作为看展常客,我清醒的知道:展览,尤其是特展,时间或长或短,终有落幕的一天。这一方面是遗憾,过往无数精彩的展览,终究无法像电影、文学那样,留给人一次次回味,乃至重新体验、感悟的机会;另一方面,这种短暂和消逝,恰恰又是展览的魅力所在,我们需要在看展时全情投入,所有看完展后或好或坏的记忆,也终将在岁月的淘洗中留下最美的一面。留住记忆的方法很多,文字就是其中一种,我相信,文字会帮我铭记有关展览的这一切。


meishubao/2018062515105565114.png

2018上半年观展9印象


本文涉及2018上半年度的9场展览,由于文字量较大,将分成上、下两篇文章呈现。



☀ 设计的价值 ☀

设计,启发城市改变的杠杆

2017.12.02-2019.08.04

深圳设计互联


meishubao/2018062515122051529.jpg


作为新兴设计之都,深圳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早已走在了城市发展的前列,但日益紧迫的人口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也越发突出,随着劳动力的老龄化和成本的提升,它不得不思考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而设计正好是转型的关键所在,所以招商蛇口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合作创建了一座开放性的创新设计平台“设计互联”。从大芬村、华强北到设计互联,我们看到了深圳渴望通过艺术、设计为城市升级的发展诉求,似乎也看到了设计正成为启发城市改变的杠杆。


meishubao/2018062515124685352.jpg

设计互联


“设计的价值”展览的策划与展品的构成,主要依托自V&A,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V&A为这位中国合伙人所做的示范,在展览的立意、展题的选择、展品的组合、展厅的搭建上都展现着这座设计博物馆界大咖的能力与先锋性。


meishubao/2018062515135290797.jpg


设计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难以真正界定的词语,不同的设计师和评论家都在试图定义着设计的价值,甚至经常因此引发激烈的争论,而这个展览就好像是这种争论历史的缩影,展览中的七大主题:效能、成本、问题解决、材料创新、身份、沟通与奇观,既是推动设计不断“超越”的关键因素,同样也是设计的价值所在。整个展览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通过七个主题,将“设计”这个笼统的概念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群的一种革命性决策,从而借助这些“争论点”反复探讨着不同的价值观如何驱动设计的发展,以及如何评估设计的价值。


meishubao/2018062515140897183.jpg


整个展览不仅没有回避设计价值的不确定性,更是借助争论正反双方的语境,在某一特定主题的表达和整个展览的叙事中,始终通过正反双方论点的对比与试探性表达,成组并置着展品。“弥补残疾缺陷还是增强常人所能?”“精益求精还是事倍功半?”……展览通过一系列案例对比,不仅从正面阐述着设计的价值,也在反思“设计的价值”所带来的副作用:好比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是不是已经超出了人类所需,并助力了没必要的购物欲?原本起到辅佐缺陷作用的义肢,会不会逐渐勾起人类对超能力的追求,推动我们走入赛博格社会?


meishubao/2018062515142625613.jpg


V&A通过“设计的价值”展彰显了它在展览主题、策展理念以及展览语言运用上的掌控能力,更通过将七个主题分置于独立的展台空间,且每个空间都采用了符合主题表达的不同材料与颜色,体现着它的设计敏感度。


meishubao/2018062515144637867.jpg


整个展览没有将设计理论复杂化,也没有将设计高端化、神秘化,反而更像是一本以实物为图解的设计理论入门手册,极具亲和力。尽管展览中呈现了V&A在中国收集的6件新晋藏品,但展览中仍缺少我们自身针对展览设计的主动性。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设计互联”并不是V&A在海外的“卫星馆”,我们在吸收、借鉴V&A成功展览经验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展览中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以及地域文化的呈现。合作,不是空降项目,也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共同创造的过程。

设计拥有令人惊艳的力量,它有边界,似乎又在不断突破着边界,而我们对于设计价值的认识,一定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未来。


meishubao/201806251515075565.jpg


☀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昨日红花今又开

湖南省博物馆


meishubao/2018062515242490641.jpg

T形帛画


曾经,追问湖南省博物馆何时开馆,是文博爱好者的例行公事之一,如今,历经五年改扩建工程的湘博,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终于再现真容。五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逆的时光之旅,而五年对于湘博来说,却是焕发青春的灵丹妙药。

全新的马王堆汉墓陈列,在展厅面积、文物数量、陈列内容,还有展览的艺术表现、科技介入、观众互动等诸多环节均有显著变化。这一方面归功于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另一方面,更离不开40多年来马王堆汉墓研究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博物馆展览理念的不断更新。


meishubao/201806251528463440.jpg

黑地彩绘漆棺上的怪兽弹瑟


从考古发掘到生前生活,再到棺椁埋葬、肉身不朽,三层展厅空间,不仅始终以马王堆汉墓的主人——轪侯利苍一家的生活为主线,更在展线的串联下,层层递进,从肉身的由生向死,到考古发掘的由死而生,整个展览为我们呈现着汉代社会生死轮回间不灭的精神信仰,也在展览叙事性的发展过程中,传递了马王堆汉墓所代表的汉初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以及在科技、思想、艺术等方面展现出的卓越成就。


meishubao/2018062515255920059.jpg

“君幸酒”漆耳杯


展览不仅以“整体设计”的思路实现了陈列展示与建筑空间的完美结合,还通过同种文物的“阵列式陈设”与同类文物的组合、搭配,变线性与平面叙事为空间叙事,再者,借助于各种文字、图像、多媒体信息手段,实现了展品解读由基本信息向发散性思维的扩展。不仅如此,与内容设计完美契合,甚至超越于内容的形式设计,都带动整个展览向“经典化”迈进。


meishubao/2018062515250656615.jpg

歌唱俑


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展示内容当属“千金之家”中的一组歌舞奏乐佣,它们是汉代贵族宾客宴饮的助兴奴婢,神态中却看不出一丝歌舞笙箫的欢快。但展览,却用极具舞台效果的灯光,以一束又一束的追光灯渐次照亮他们,每一束追光灯的照亮,每一个人俑的渐次亮起,仿佛给予了他们比生前更闪耀的亮相,这是现代博物馆赋予他们艺术生命意义上的重生。那或平静、或悲戚,甚至是早已模糊的面庞,都让观众的心随着这忽明忽暗的舞台灯光颤动着。那一个个闪烁着的俑影,唱着、弹着、吹着、舞动着的,不知是大汉的盛世伟业,是辛追的生前荣耀,还是此刻,他们只为自己而唱……


meishubao/2018062515280260677.gif

辛追墓坑3Dmaping投影


这样一场展览,像是一个传递思维之美的大型装置艺术,很难形容整个展览流露出的那种生动感、整体感、舞台感,甚至是一种莫名的“故事性”与“生命感”。展览最后,四周灯灭,所有的繁华幻化为漫天散落的星星时,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就在一切归于静寂的那刻打开了,辛追就躺在这世界与世界的交界处,等待着所有后世子孙的朝拜。


meishubao/2018062515272894448.jpg

辛追墓四重套棺


☀ 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 

 ☀ 争锋——晋楚文明特展 

晋楚争辉

2017.12.29-2018.3.28  2018.02.03-03.11

湖南省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meishubao/2018062515384214830.jpg

妆奁盖漆画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子季嬴青”簠 春秋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近年来,湖南省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都连同首都博物馆举办过春秋战国时段的展览: “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 “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中的霸国”。今年年初,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完成之后的开馆之作,山西博物院主办特展的历年之最,又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春秋战国时期。



水晶玛瑙组佩 春秋 山东省博物馆藏

蟠螭纹铜建鼓座(局部)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湖南省博物馆的“东方既白”展采用广阔视角之下的“大叙事”手法,力图综合反映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相较之下,山西博物院的“争锋”展更像是采用“焦点叙事“手法,围绕晋、楚两国历年争战、融合的历史,以小见大折射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特点的展览。晋楚争霸是春秋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迁延至战国,余绪仍在,所以“争锋”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好像是“东方既白”展中的一出“折子戏”,是其中相对完整,而又矛盾冲突最尖锐激烈的部分。


meishubao/2018062515300356462.jpg

meishubao/2018062515312099009.jpg

东方既白展厅


从春秋到战国,是政治失序、诸侯国争霸兼并的一段历史;却又是生产力获得质的飞跃的经济大发展时代;还是思想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绽放时期。所以“东方既白”展以“诸侯僭用周王礼制”“卿大夫僭用诸侯礼制”“诸侯国内卿大夫间用以争权夺利的和盟之书”三组文物为开端,首先奠定了展览叙事的时代背景,之后通过展示铁农具和各国钱币,以及青铜、金、漆木、陶瓷、丝织五组器物,从广义上揭示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最后分门别派的展示承载其思想的竹简帛书,说明着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迸发。与此同时,“争锋”展首先从晋、楚各自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展示晋、楚两国丰富的器物品类、精湛的工艺,揭示着争霸的根基,再到双峰并峙之后的争霸与融合,最后通过一组晋、楚两国周边小诸侯国青铜器的集中式陈列,强调着晋、楚两国的文化影响力与辐射能力。


meishubao/2018062515380175512.jpg

争锋展序厅


不管展览从何切入,如何串联叙述,两个展览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强调“秦最终统一六国,与其说是军事上的结果,不如说是基于早期中华文明这样文化价值上的认同”。以“崩坏”始,以“融合”终,为了讲好这纵横捭阖的时代故事,两场展览都借助了国内多家文博机构的馆藏,展览文物规模非常之大,然而这两场展览却没有就此陷入文物的堆砌中,反而通过文物的组合,让整场展览始终保有着叙事的节奏感,这无疑体现着博物馆对展览的掌控能力。而今,又有多少博物馆能够做到在展览中不失控呢?


车马图壁画 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 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2018.02.01-05.06

成都博物馆


meishubao/2018062515425261199.jpg


这批代表着20世纪阿富汗考古发掘成果的231件(套)文物,自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陷入战乱后,就一直辗转挪移且一度下落不明。自2006年法国吉美博物馆开启全球巡展之后,已在世界范围内举办过近20场展览,它们身上所承载的早已不单单是文物的考古学信息,还有在整个文物的生命周期中所写就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全球博物馆发展的历史。

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深圳南山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都加入到了这场国际巡展中国站的队伍中,至少在中国,这个展览已经拥有了超越于展览的社会文化意义。


meishubao/2018062515431468850.jpg

©拿破破

“我想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在展厅中央陈列的那顶金冠,它被用一根独立展架支撑着,仿佛每经过一位观众,地面轻微的震动都会使其每一个饰件上每一片轻薄的金片晃动,那种Bling Bling的摇曳之姿,那种融入身后红色廊柱与绿色天花的美妙场景,不是美还能是什么……”

meishubao/2018062515443520792.jpg

“蒂拉丘地出土金冠曾于故宫雁翅楼展厅几度回首,恋恋不舍的眼神像是黏在了那顶伫立在红色廊柱与绿色天花下的摇曳金冠上,金饰的奢华与造型的别致,让它周身散发着一股灵动与自信。”


巡回展览,往往见证着一个展览的成长。如果随后的每一站展览都能适当化解前一站展览中的遗憾,无疑会让巡展的生命得以不断完善。成都博物馆的这场展览虽然只是巡回展览中的一站,但它并不普通:不仅通过详细的展品信息和丰富的展览外延极大的弥补了之前展览中文物信息传递模糊的遗憾,更融入了地域特色,介绍了四川与阿富汗地区在历史上的联系,突显着全球史观之下的中国视角。


项饰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二号墓出土

龙与神图案衹镶宝石金饰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二号墓出土


蒂拉丘地中出土的大量金器,灿烂的视觉效果与黄金本身的固有价值,不仅让它们成为了劫掠者觊觎、争夺的对象,也成了今日展览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区域。成都博物馆紧紧把握住了这种“明星文物”的吸睛度,给予了每座墓葬一个独立的陈列空间,且配合有“墓区位置图、墓葬清理现场照、墓葬的出土平面图和墓主着装复原图”,用多年的考古研究支撑起了展览中的适当猜想,更在一定程度上丰盈着展览内容。展柜之间的彼此独立和最后共同的空间组合,恰似蒂拉丘地整个的墓区空间。众多精彩文物以独立展柜的方式点缀其间,置身展厅中,此地仿佛无人是客。


展厅


这样一程看似全球颠簸的旅途,对于这样一个深处苦难的国家与民族来说,也许并非坏事,尘封多年,它可能正等待着这样一个机会,来向世界诉说属于它的故事,擦出新时代文化交流互鉴的火花,让更多的人看到战争、离乱、死亡之外的阿富汗。除此之外,也得以让更多的学者有机会接触到来自阿富汗的文物,并借此唤醒阿富汗宗教、美术、考古等学科领域更多等待研究的课题。


meishubao/2018062515483297911.jpg

©阿三

“愿岁月如歌,为你加冕”


我想,在接下来的展览中,我们完全可以在展览框架之外,增添一处“巡回展览纪盛”单元,将历来展览的展厅情况、观众反馈、媒体报道以及专家解读等进行整理、总结和展示。这样一来,当这批文物真正回到故土的那一天,我们交还的将不仅是这完整无缺的231件(套)文物,我们还会送还给阿富汗,属于这批文物的一段回忆,一段漂泊在外、但心有所依的记忆。


meishubao/20180625155125593.jpg

成都博物馆外排队的观众


当然,好展览永远是建立在博物馆努力探索之上的。新馆建成之后的成都博物馆,不仅快速与成都地区的其他几家博物馆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引领与带动着整座城市的文化生活,更极具亲和力的主动探索着博物馆与人民文化生活间的关系。夜场的开设,不仅令众多博物馆爱好者流连其中,沉醉不知归路,更为这座本就闲适与自如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属于夜间的宁静与美好。相信这种城市氛围,终将会见证着新一代博物馆人的成长。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