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影湛然 |“金佛光明——刘雍珍藏古代汉传金铜造像展”浙博开展

梦妮  发表时间:2018-03-28

meishubao/2018032911113463526.jpg

中国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绚丽璀璨,往日那些为虔诚的佛教信徒者制造的各类佛像,如今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3月28日,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金佛光明——刘雍珍藏古代汉传金铜造像展”于该馆开幕。此次展览,浙博在刘雍收藏的近260件金铜造像中甄选出108件精品进行展出,以期让广大民众了解佛像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 世纪的古印度,佛教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主张造像,因为早期佛教徒认为佛是超乎凡人的圣人,其形象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及图画来描绘的,原始佛典中就有“佛形不可量”的明确记载。

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至公元1 世纪时,佛像艺术终于打破早期佛教的禁忌,在希腊、罗马等外来艺术影响下诞生了。从那以后,佛像艺术便与佛教的发展紧密相伴,以象征主义的艺术形式广泛宣传佛教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meishubao/2018032816562592950.JPG

东汉摇钱树干青铜饰佛

摇钱树是汉代神仙思想的物象反映,其树干上出现佛像,反映了佛教初入中国时仙佛共存的基本面貌,同时亦成为我国金铜佛教造像早期遗物。

佛教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不久便出现了佛教造像。佛造像,有金、银、铜、铁、石、木、玉、陶、瓷、泥等多种质地,从形象上细分,则有诸佛、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等。金、玉佛像自身材质昂贵,传世品极少,而木、陶质地的造像,又易于损毁,难以长期流传,于是铜质和石质的造像就成了数量最多的两大类。石质造像一般不易移动,因此金铜佛也就成了可移动的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

meishubao/2018032817005747277.jpg

十六国佛立像

造像身着犍陀罗式通肩佛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所持法物亦非常见的持净瓶或结手印的样子。整体风格受到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中土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据此推断,造像时代应为西晋十六国。

现代人将中国古代金铜佛分为“汉传”和“藏传”两大类。汉传金铜佛自东汉始造,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由于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影响,汉传金铜佛像在中国的能工巧匠手里融合改造,创作出不同艺术风格、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造像。

meishubao/201803281702296300.jpg

十六国铜鎏金佛坐像

坐像通体鎏金,佛祖面容端庄,俯视前方,双手于小腹前结禅定印。台座前两只护法狮子张口昂头,牙齿清晰可见,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坐像中的上乘之作。

早期佛像艺术与神仙图像混杂的风气一直延续到西晋末年,至东晋十六国时,我国佛像艺术才真正开始独立化的发展。那时的金铜佛像制作大都比较简洁,坐佛像多,立佛少。佛像大都是高肉髻,有些磨光肉髻。结跏而坐,双手重叠,或手施无畏印。大多双目下视,表情平静,有些略带微笑。服饰多为通肩大衣,纹路深刻、流畅,给人以朴实无华之感。这些特征后来成为中国佛教造像的基本定式。

meishubao/2018032817044782518.JPG

东晋佛坐像

坐像磨光肉髻,头微向前倾,眼睑低垂,头后有圆形头光。着通肩袈裟,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座正前方两侧浮雕狮子,线刻面部,拙朴有趣。

meishubao/2018032817130454983.jpg

南朝佛坐像

此尊造像应为南朝刘宋时期的作品,磨光肉髻,两耳宽厚,高眉连直鼻,目光俯视,颊满,颐丰,表情淡然。通肩式佛衣紧贴躯体,勾勒出大写意的身体线条和繁密的衣纹,佛像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佛坛之上,庄严肃穆。目前所见资料,这种体量的单体铸造的南朝金铜坐佛,仅见此尊。莫高窟259窟北魏佛坐像与此尊有着相同的衣样和衣纹,就连宽袖的处理方式亦相同。肉髻样子也大体相同,不同的是一尊有纹饰,另一尊属磨光式。由此可见南北朝同一时期的造像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meishubao/2018032817183233140.jpg

南朝飞天两身饰件

飞天头戴高冠,神情喜悦,秀雅端庄。双手举胸前作吹奏乐器状,衣带飞舞,鲜花花朵散落衣间,有着宗教特有的仪式感。颇有南朝“秀骨清像”的特点。

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开始全面发展。此时的佛像深受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创造出了许多千姿百态的佛像作品。这一时期的佛像,大都或坐、或立在方形座上,背有莲瓣形、火焰形背光。北朝佛像随着政权的更迭不断发生变化,时胖时瘦。南朝十分推崇“秀骨清像”,所铸铜像大多清秀。此时的衣着,大都为具有汉式风格的褒衣博带式大衣,衣纹繁复飘逸,衣褶层层叠叠,显得厚重而潇洒。

meishubao/2018032817205255423.jpg

隋菩萨立像

造像头戴宝冠,束发,面相圆润,两唇轻合,面露微笑,柳叶眼微睁。颈戴悬坠项链,内着僧袛支为极薄的丝织物,在饰物的挤压下于胸前形成三道波浪形褶皱。帔帛和华绳璎珞从两肩自然垂至两膝处交叉,并向身后上扬。下着长裙,裙带沿两腿间下垂,右手屈肘于肩外侧,手握莲蕾,左手握净瓶下垂,跣足直立,菩萨雍容华贵,锦衣盛装,气韵入圣。

meishubao/2018032817231779618.jpg

唐卧姿菩萨像

菩萨呈侧卧姿式,极为少见。头束高发髻,面相饱满清晰,秀目微闭俯视人间冷暖。身躯呈现S型,丰腴,华贵。跣足而卧,脚部轮廓清晰,姿态万千,威仪而祥和。

隋唐时期佛教艺术发展空前繁荣,造像风格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些精美绝伦的金铜佛像顶级之作就出现在此时。隋代结束割据,得到统一,隋文帝大力推广佛教,广建佛寺,佛教信仰得到广泛传播。发展至唐朝,佛像面相丰满而圆润,服饰已十分华丽,整体工艺精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完美。

meishubao/2018032817244053762.jpg

宋 洛迦水月观音像

观音头戴化佛冠,发辫披肩,菩萨呈游戏姿坐于普陀洛迦山中。身姿优美,曲线纤细,神情安祥慈悲,是典型的汉传佛教造像,为宋代造像中的精品。布怛洛迦,观音菩萨道场,位于南印海上,又译为普陀洛迦、布达拉等。意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均由此得名。

宋代的金铜佛造像走入世俗化、人间化,造像大都显得十分和谒可亲,过去佛像那种神秘感已经荡然无存。一些造像姿容美丽,比例匀称,具有高度的写实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迎合世俗化的需要,一些工匠将原本清秀的弥勒佛演变成“大肚弥勒佛”,一直流传至今,受到人们的欢迎。以拯救人们于苦难中的千手千眼菩萨也诞生在这一时期。

meishubao/2018032817273246569.jpg

辽佛坐像

大日如来,即毗卢遮那,意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东晋佛陀跋陀罗《六十华严》译为卢舍那。青铜造佛坐像,宝珠状肉髻低平,奇特的是肉髻顶部向上伸出两片叶状物。佛祖双臂上举,腕部戴镯,双手手指于头顶上部连接,结跏趺坐。这类形制的佛像十分少见。

meishubao/2018032817312177472.jpg

辽罗汉立像

立像光头,大耳,细目,眼角上翘,鼻头较大,嘴角微向上撇,呈沉思状。着袒右袈裟,衣纹洗练如行云流水,颇具质感。双手合十于胸前,赤足立于莲台上。此像整体呈现出一位中年僧人参悟佛法时所表现出的专心,面部表情严肃而凝重似有所悟。

辽代和金代与宋代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这时的金铜佛造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与宋代造像大同小异。辽代佛像大多神态自然;金代佛像则大都丰满健壮。

元明清时期的佛教造像官方和民间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官方因统治的需要崇奉西天梵相的藏传佛教造像;民间膜拜汉传佛教造像,并依照宋代的样式造像。但由于思想的钳制和文人地位的下降,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不如宋代,造像仅仅是膜拜的对象,并不太追求艺术水平,造像艺术大有今不如昔之慨。明代还将关公拉入释班,将其作为武财神和伽蓝菩萨供奉。

meishubao/2018032817344867272.jpg

大理国漆金迦楼罗坐像

造像通体鎏金,跏趺于束腰式莲台上,面呈雷公之状,眉眼、鼻嘴如鹰,眼光俯视,凶悍无比。护法裸上身,显露钢筋铁骨般身躯,霸气十足,下身穿羊皮短裙紧裹躯体,身体笔挺,气势逼人。

汉传佛像艺术蕴藏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神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近年来,考古界、美术界等学术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对汉传佛像艺术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此次展览,呈现了刘雍十年的心得积累,也算抛砖引玉,进一步唤起社会大众对汉传佛教造像的认识和关注。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