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湘博新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

中国美术报网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2-01


在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极隐秘和难以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和喜欢。

——赫尔曼·黑塞


meishubao/2018020116390191918.jpg



湖南省博物馆2018开年原创大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以下简称“中意展”)已于1月26日开幕。作为新年献礼特展,中意展以物溯源,通过专业的策展团队,别出心裁的策划思路,新颖巧妙的展陈设计,力图为观众讲述一段多元共生的中西文化交融故事,带领观众体验一场跨越亚欧大陆的时空旅行,感受一次影响世界的深刻变革。


此次展览聚集了来自湖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22家国内博物馆,和来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等26家国外博物馆近250件(套)文物精品。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之一,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的真迹“圣史蒂芬”;枫丹白露画派的代表作之一“沐浴中的女人”;中意两国贸易文化交流的见证者“马可·波罗罐”;仿“中国制造”,用于西方外交礼物赠送的美第奇软瓷罐等,都会在“从四海到七海”、“指南针指向东方”、“大都的日出”、“马可·波罗的行囊”、“来而不往非礼也”五部分中依次呈现。


meishubao/201802011640407674.jpg

沐浴中的女人

16世纪末 木板油画   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

meishubao/2018020116422913610.jpg

新会木美人

明代木板油画 新会博物馆藏


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这两个位于亚欧大陆两端的“巨人”,都是代表着当时最高文明成就的泱泱古国,虽隔洋相望,但却在悠悠千年的历程中,从茫然走向摸索,从相识逐渐相知,最终跨越千山万水,实现了美好长情的相遇,并在青铜、玻璃、丝绸、陶瓷等诸多历史遗存上留下了彼此文化交融的痕迹。如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大量纺织品:绢地“长寿绣”丝绵袍等,都是中国乃“丝绸之国”的极好实证。随着中欧商路的打通,中国丝绸以奢侈品的身份,亮相世界舞台,引领罗马时尚。现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庞贝古城出土的壁画“花神芙罗拉”,虽历经岁月打磨,已显陈旧,但却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一位身着丝绸的女子,襟飘带舞,尽显轻盈曼妙身姿。


meishubao/2018020116434190093.jpg

花神芙罗拉

庞贝古城壁画  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随着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罗盘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通往繁华富庶世界的道路就此被打开。海上、陆地,各种航船商队,大批航海家、探险家,都涌入了东方天堂——元大都。作为蒙元帝国和大都城地理位置重要象征的卢沟桥,不仅在此次展览中的被誉为中世纪地图学最伟大的记载《弗拉·毛罗地图》中有所描绘,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专门记述。日光照耀下的卢沟桥石狮雕像,映衬着蒙元开创的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正在崛起。


meishubao/2018020116432833908.jpg

马可·波罗罐

宋代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藏

meishubao/2018020116450127232.jpg

马可·波罗遗嘱

1323年 羊皮纸 意大利马尔恰那国家图书馆藏


马可·波罗是13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商人,他借着蒙元帝国开辟的交通之便,完成了纵贯欧亚大陆的往返旅程。其一生主要成就就是自述了《马可·波罗游记》,这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纪。此次展出的书写在兽皮纸上的《马可·波罗游记》抄本,是目前意大利所保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文本的最早来源。马可·波罗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否来过中国?展览中的《马可·波罗的遗嘱》或许都将为此提供线索。但展览中的马可·波罗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而是指往来于亚欧大陆两端的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们。即便马可·波罗真的没来过中国,也并不妨碍他身后的这些身影,他们都为中西文化交流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李零先生曾借用“阴阳割昏晓”的说法,沿北非、西亚一直延伸至中国新疆、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干旱带划出一条线,这就是他所谓的“欧亚地理太极图”。这幅太极图很形象的说明了欧亚大陆之间跨文化交流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13—16世纪亚欧大陆两端活跃的文化交流或许已被人们淡忘,但两国间文化交流的种子,早已在彼此间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资料来源于湖南省博物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