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铜墨盒,不只“寅生刻”

 黄远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8-01-05

摘要:据齐如山《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记载:“刻墨盒始于陈寅生。”陈寅生的刻铜墨盒代表了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带有“寅生刻”落款的铜墨盒更成为收藏家追求的对象。作为一种文房收藏品,正是这种稀缺性,刺激、促使了市场中出现大量仿制的陈寅生作品,晚清民国时期被标注为“寅生刻”的赝品铜墨盒大约就占到80%,当代就更难见真品。事实上,收藏铜墨盒无需一头扎进“寅生刻”的“海洋”。

据齐如山《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记载:“刻墨盒始于陈寅生。”陈寅生的刻铜墨盒代表了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带有“寅生刻”落款的铜墨盒更成为收藏家追求的对象。作为一种文房收藏品,正是这种稀缺性,刺激、促使了市场中出现大量仿制的陈寅生作品,晚清民国时期被标注为“寅生刻”的赝品铜墨盒大约就占到80%,当代就更难见真品。事实上,收藏铜墨盒无需一头扎进“寅生刻”的“海洋”。

meishubao/2018010514004392991.jpg

民国姚茫父刻铜墨盒

铜墨盒最早起源于清中期同治时期(1861年至1875年),大多以白铜、黄铜制作外壳,以紫铜为内胆,有的也辅以鎏金、白银镶嵌。民国初期,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王雪涛、金城、溥儒、陈半丁等书画名家,常赴北京琉璃厂,切磋书画技艺。在尽情挥洒艺术才华的同时,这些书画家还常常会为私交甚笃的店主提供刻铜墨盒的画稿。这促成了铜墨盒生意的兴旺,也让今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技巧的博大。

目前,市场流通的铜墨盒的形态很多,除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外,还有六角形、八角形、扇形、叶形、菱形、桃形、琴形、鼓形、梅花形、琵琶形等。墨盒外壳,尤其在盒盖,常雕刻山水、人物、花鸟,亦有仿古钱币、瓦当等。一些包浆自然、材质优良、图案精美、品相完好的老铜墨盒,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meishubao/2018010514044384196.jpg

民国 陈年铭幽篁图铜墨盒

收藏铜墨盒,首先应考虑集存旧盒。但因旧时刻铜艺人的水平参差不齐,藏家要学会去粗取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旧铜墨盒市场行情逐年上升,有人借机牟利,制售假货,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低俗的仿制铜墨盒。藏家需要注意,最难分辨的是旧盒旧仿。因陈寅生、姚茫父等名家刻制的铜墨盒作品价高,大量赝品在民国时期就已流通,现在鉴定起来十分困难。但无论如何,真品的纹样布局章法大方、舒展紧凑,书画刻工形神兼备。此外,旧盒新款也是常见的造假手法。有的老铜墨盒本身为旧时所制,但却被现代人标上了诸如张学良、傅作义等历史名人的落款。作伪者多用电动刀、激光加刻名款、年款。这样的刻字不如旧时艺人的作品生动自然,显得过分规整、呆滞刻板。其实,普通的老墨盒虽无名人款,但还有一定收藏价值,遭遇这种仿制加工,甚至经过烟熏、药泡、酸咬、打蜡等做旧手法,被弄得不新不旧、半真半假,收藏价值大打折扣,实在可惜。

meishubao/2018010514025693031.jpg

清陈寅生刻兰亭序铜墨盒

当然,藏家在购买铜墨盒时也要注意旧盒新补的问题。使用频繁的墨盒,最易损坏的部位是子口、盒底和砚板。子口与砚板容易破损,甚至脱落,盒底容易磕碰变形,出现内陷、磨穿。这些部位损坏后,使用者如若舍不得丢弃,往往请人修补。因此,购买旧墨盒时,对上述部位要仔细观察,看清楚是否经过更换或修补。一个做工精良的墨盒,如果盒盖保存完好,其他部位虽经修补,仍有收藏价值。另外还有一些铜墨盒本身曾被作为重要的礼品,因为从未被使用过,盒子内壁不仅没有墨痕,连丝绵都没有。这样的墨盒等于天生就是收藏品,一经发现,珍贵程度甚至会高于墨痕累累的墨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