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从拓荒到引领的二十年

宫嫦  发表时间:2017-12-11

meishubao/2017121410423854037.jpg

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现场

1997年,广州的二沙岛上建起了一座灰绿色不起眼的建筑物——广东美术馆。当时,它隐没在高高的芦苇、杂草之中,是这小岛上的第一座建筑。不久后,它便以先进的硬件设施、独立的学术品格和收藏定位,名列全国第一批重点美术馆之中。11月28日,广东美术馆迎来了自己的20周岁生日,全国美术界、美术馆界人士汇聚于此,参加它的20周年庆祝活动。活动包括“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以及“传承·建构——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学术论坛”,探讨策展机制与文化建构,并对广东美术馆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展区内有三个空间,整整9面墙贴满了20年来广东美术馆所做展览的海报。20年间,广东美术馆凭借对文化历史的尊重,以独立的学术品格和收藏定位,承担起对艺术保存、传播的责任和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使命。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回忆道:“由于当时多数美术馆都是‘群艺馆’‘展示馆’的性质,广东美术馆的筹建和开馆虽都走在全国前列,但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曾一度担心这里会沦为‘卖衣服、卖家具’的大卖场。”所以,广东美术馆在20年前的筹建成功,几乎和一百年前岭南画派的崛起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看来,20年走过来,广东美术馆成就辉煌,已经成为广东的一个靓丽的文化名片,也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个艺术殿堂。

“这是一个研究型的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告诉记者,开馆最初几年,广东美术馆主要是在基础设施方面下功夫,经由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老艺术家们的无私奉献,迅速积累了大批藏品,到今天已经有4万余件,“后面这十年,就非常关注学术建设跟学术研究,往往是一个展览带出我们相关的研究项目,而且配合出版物和研讨活动,扩大了展览的内在影响力,收获了学术成果”。

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现场

此次“追远历新”展的策展人、美术史论家皮道坚告诉记者,广东美术馆从其成立至今,一直将近现代广东美术作为收藏研究的重点,同时积极响应国际艺术博物馆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变,利用各种方法推广和利用藏品,“一方面使学者能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同时也让公众在展厅看到特定时期最鲜活的艺术作品,并从展示的藏品中领悟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面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气息”。王绍强认为广东美术馆的收藏有三大特色,一是近现代广东美术作品体系完善;二是新艺术媒介包括摄影和影像收藏丰富达两万件,这在国家级美术馆里面也是首屈一指的;三是当代艺术为主的收藏方向。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看来,广东美术馆是一个颇具先锋性的美术馆。他记得刚入行时恰逢广东美术馆建馆十周年,那次纪念活动的主题就是黄新波的一件作品《一把锋利的剑》。“广东美术馆的发展与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当代艺术发展同步前进。”吴洪亮认为,从广东美术馆的招牌展览广州三年展的发展来看,第一届广州三年展主题意图“重新读解”中国从1990年到2000年的实验艺术,这十年是中国实验艺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少年期,艺术现象复杂、艺术事件杂乱,广东美术馆具备相当的野心,在国内艺术界打响有力的第一炮。

20年来持续地关注广东当代美术现象,也是广东美术馆最重要的学术定位和学术研究计划。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说道:“到今天,国内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几乎都来广东美术馆办过展览,其率先举办的广州三年展是当年当代艺术的一个全国的风向标,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引进与呈现,这是其他美术馆没有的一个完整的坚持。”而这一点也是美术界提及广东美术馆的重要成就与贡献时,一定不会落下的。

如今,广东美术馆将在硬件上进行改扩建工程,在展览项目上,即将开幕的“广州影像三年展”是王绍强对举办了三届的“广州国际摄影三年展”的重新启动。面对未来,王绍强、李劲堃等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学术”:美术馆需要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所有的研究和呈现都是以围绕区域与区域之间以及区域与全国之间为载体的。美术馆只有自觉地承担起区域的重责,才能把更饱满的态度呈现出来,才能造就具有民众美誉度,集文化、学习与休闲为一体的美术馆,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流向,成为到访广东的必去之处。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