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书架 | 《绝对批评: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评论》: 敢于当头面对艺术与金钱

[澳] 罗伯特 · 休斯


南京大学出版社

meishubao/2017090813354376775.jpg

《绝对批评: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评论》

Nothing If Not Critical: Selected Essays on Art and Artists

 [澳] 罗伯特 · 休斯 著     欧阳昱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

 

内容简介

罗伯特·休斯打破偶像、绝无虔敬、热情洋溢、学识渊博,被认为是美国最佳艺术评论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几位伟大的艺评家之一。休斯在这本评论集中,对形形色色的艺术家提出了绝不妥协的观点,如霍尔拜因与霍克尼、约翰·辛格尓·萨金特与弗朗西斯·培根、洛克威尔与毕加索、华托与沃霍尔,等等。休斯涉笔成趣、新鲜生动、极善表达,以几达百篇最优秀的散文唤起并界定了一系列艺术家的世界、作品和本质,并使之能为我们所了解,而且他敢于当头面对艺术与金钱这样一个命题。


索引

1989年,普通美国人几乎把一半的清醒时间都花在看电视上。美国的两代人——其中包括美国艺术家——现在都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他们的意识中渗透了电视穿梭传递的明亮形象;他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都因电视善于摆布操纵的速度而萎缩;他们关于成功的理念,受到电视把名声变成名人的惯用伎俩的支配;他们焦虑的程度(至少在比较聪明的人中,其中包括艺术家),因电视渗透一切的力量而增强。

这不是一个选择问题,更不用说是错误了。电视的威力已经超出了美术想要或已经达到的任何境地。像这种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样的视觉垃圾,1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美国电视网络耗干了世界的意义,使现实显得枯燥、缓慢,能避免就可以避免。它是我们的“浮世”。它倾向于把想象流产,不给孩子留下任何可以想象的东西:所有的英雄和恶棍都在那儿,声音沙哑,毫不含蓄,而且都是事先裁定的——这是一个充满刻板印象的世界,权威大到不让想象力得到发展或变化。难怪它已预先让美国艺术家倾向于类似的刻板印象,虽然愚蠢,却让你欲罢不能,而绘画和雕塑即使在进行宣传或多愁善感的最糟时刻,也不会这样。

从使用柯达相机的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到使用银幕的罗伯特·劳森伯格,从把新闻照片进行剪切拼贴的汉娜·赫希(Hanne Hoch),到利用电视和广告的激浪派(the Fluxus group),15现代艺术家长期以来,都迷恋大众传媒。劳森伯格也好,利希滕斯坦也好,都很会在把玩这种迷恋的同时,又在美术传统之内保持平衡。沃霍尔骨子里是个商业艺术家,他走(起初走得小心翼翼)到了美术传统之外,以侍从的姿态拥抱了电视无涉价值的幽灵。美国艺术家的下一代人,也就是安迪的孩子那一代,成批地追随着他。他们不可能想象出一个不为电视阴影所笼罩的美术传统。于是,关于艺术和媒体,就产生了一种特别懈怠的思维方式(其在纽约的制度场所,就是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大自然已经死亡,文化就是一切,万事万物都被斡旋到了这样一种地步,无法看到其真正的本质,所有的意义都取决于表现。“所谓高级艺术”与普遍感知相啮合的唯一方式,就是一步跨出古老的“精英”传统走上“先锋锋刃”(cutting edge)的黄色砖石路,穿过“解构公寓”和“符号森林”抵达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陶瓷猪。

结果是这段路并不值得一走。它产生的是一种小聪明的新艺术,其回报越来越小。大众传媒的艺术来源远远不能给艺术家带来持续的灵感,已经成为一条死胡同,而且已与制度性艺术教学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向信息而非经验彻底投降的美术文化。这忠实地反映了现代经验耗干了具体性的那种普遍现象——即不让事件而让不加消化的纯粹数据大行其道,通过让想象生活的织物加以吸收来获得意义。80年代艺术已经麻木的折衷主义,其对东拼西凑之作和历史东搬西挪的喜爱,其把艺术史纯粹当作一盒标本的短视——这都是文化向皮相彻底投降的标志,结果是只有风格而无实质。这种想象荒芜状态让人想到俄国人开的一个可悲玩笑:今天,你可以电话预订牛排——并在电视上拿到牛排。

 

编辑推荐

罗伯特·休斯是这样一个奇才,他独具个性的声音从一片圣咏合唱中浮现出来……足智多谋,幽默机智,很有见地,编年史般地记录了艺术与金融投机联姻之后的疯狂蜜月。休斯对艺术品的物理特征有着一种格外强烈的意识。他的方法博学而优雅,他的想象力细腻而富诗意,他的才智貌似花花公子,却经过深思熟虑,能摧枯拉朽不说,偶尔还颇慷慨大度。他把一个复杂的主题写得能让普通读者读懂,在当代艺术批评家中,纵有与之匹敌者,也少之又少。本书中的艺术批评犹如思想爆炸,对常态提出挑战。随着美国文化无精打采的走向,凡试图把握这个文化的人,都会对此着迷。

 

媒体推荐

“罗伯特·休斯是美国最具争议的艺术评论家——也是最好的艺术评论家。”

——《名利场》马丁·米勒

“他的攻击准确到致命的程度……他关于‘清澈明朗、深思熟虑、诚实而又冷静,这仍然是绘画艺术的主要美德’的基本信念,成为他最热情奔放的写作支柱。”

——《华盛顿邮报》多尔·艾什顿

“足智多谋,幽默机智,很有见地,编年史般地记录了艺术与金融投机联姻之后的疯狂蜜月。”

——《纽约时报书评》


关于作者

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

1938年生于澳大利亚,2012年8月去世。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历史学家,也是电视纪录片制作人。20世纪70年代起长期住在纽约。自1970年起为《时代周刊》撰写艺术评论,其著作影响了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艺术评论的发展,曾被《纽约时报》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艺术史专著《新的冲击》(The Shock of The New)、回忆录《我不知道的那些事情》(Things I Didn’t Know)、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致命的海滩》(The Fatal Shore)等。

 

关于译者 / 欧阳昱

湖北黄州人,1955年生。华东师范大学英澳文学硕士、墨尔本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澳洲文学博士,中英文双语作家、诗人、翻译家、《原乡》文学杂志主编。已出版中英文作品71种(含译著36种)。曾为武汉大学英文系讲座教授(2005-2008)和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2005-2010),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源”学者兼讲座教授。译著有《女太监》(杰梅茵•格里尔著)、《致命的海滩》(罗伯特•休斯著)、《柔软的城市》(乔纳森•拉班著)、《我不知道的那些事情》(罗伯特•休斯著)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