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造就舆论杂音?——拍卖活动中艺术与商业如何结合

董国强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8-29

摘要:提到艺术品拍卖,100条信息里面基本上有90条是骂这个行业的,认为这个行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黑幕,各种各样的欺诈。尽管拍卖公司是一个商业机构,是一个服务机构,是一个艺术品买卖的中介,但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回过头来看,很多事情都是值得自豪的。在拍卖这个行业里,如果不实时给予自己一个这样的心理建设,其实是很难熬过去的。

由于拍卖这个行业跟老百姓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很难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在过去20多年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媒体为拍卖这个行业也说了很多好话。网络时代以来,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现在对拍卖行业的诋毁也好、不理解也好,好像比过去十年的情况又恶化了。

习惯就好了?

提到艺术品拍卖,100条信息里面基本上有90条是骂这个行业的,认为这个行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黑幕,各种各样的欺诈。尽管拍卖公司是一个商业机构,是一个服务机构,是一个艺术品买卖的中介,但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回过头来看,很多事情都是值得自豪的。在拍卖这个行业里,如果不实时给予自己一个这样的心理建设,其实是很难熬过去的。

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很向往,觉得艺术品拍卖的工作很高大上。其实在其中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参与市场的人并非全部都是素质很好的,很多人跟我抱怨,我会告诉他们“慢慢习惯就好了”;有一些客服反映买家迟迟不付款,催多了还骂人,我会告诉他们“习惯就好了”。

拍卖行业是一个中介服务行业,但却有很多的特殊性。如果是一个开饭馆的,进货的时候你是买家,跟卖菜卖鱼的还能耍耍态度。但是拍卖是两头受气,对拍卖公司来讲,买家和卖家都是上帝,如果想坚持做下去,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撑。

meishubao/2017090116292150115.jpg

沈周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36.8×855cm 

北京翰海1996年春 成交价880万元 故宫博物院购藏

拍场只有商业?

拍卖公司首先是一个企业,企业不赚钱根本无从谈及任何的社会责任,所以拍卖企业的商业性显而易见。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无法被否定的,就是拍卖企业的文化性。

拍卖呈现了很多高价,对于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这个东西值钱大家就会爱护,不值钱就当它是垃圾。比如“文革”的时候,家里有瓷器有书画的都要将他们毁掉烧掉。这些东西不仅没有价值,反而是负资产。现在很多海外回流的玉器、瓷器上面都被打了孔,因为这些器物在欧美被当做台灯或者吊灯。甚至曾经有一个很大、很贵重的中国古画的手卷,因为被用做壁纸,中间被掏了一个洞。今天没有人这么做了,这就是因为文物价格的提高,带动了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

拍卖对海外文物回流的促进也显而易见。海关现在所执行的政策还是80年代、90年代制定的,当时海关制定政策的时候没有想过文物会回流,没有人考虑过中国人还会从国外把文物买回来。因为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市场发展变化太快,目前很多政策都跟不上。现在拍卖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海关政策对于文物进出境的限制。有一些明明是很重要的文物,由于海关政策,所以还不能够顺利回流,这也是未来大家需要共同努力去改变的一个状况。

meishubao/2017090116140344472.jpg

米芾 研山铭 36×138cm 中贸圣佳2002年秋 成交价3298.9万元

另外,拍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由于从小的教育中缺少美学教育,造成了很多人对美的东西不懂辨别。很多人并不会觉得艺术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没有艺术,日子也能过得很好。尽管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国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90%的人生活中没有艺术,并且对生活是没有影响的。但在过去20多年的艺术品拍卖活动中,拍卖公司拍的很多重要文物不仅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同时还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成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对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有非常大的帮助。

拍场变秀场?

拍卖公司的商业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践行了文化的普及功用。拍卖在整个艺术品市场生态中是获得社会观众最多的行业,所以拍卖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包括预展,参与人数往往超过美术馆、博物馆举办活动的人数。比如匡时的藏书在全国各地巡展,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去看,为什么?因为它有标价,价值两个亿的书大家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

meishubao/2017090115505924245.jpg

过云楼藏书在南京图书馆阅读节展览现场

我经常跟博物馆的朋友说,如果把博物馆的藏品标上价格来展出,看的人就多了。拍卖公司众多同仁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一些人每一场拍卖都来,既不买也不卖,然后拿一个本在现场记。每场都能看见他,他表现出来的样子也不像家里有东西的,也不像能买东西的,每场拍卖都坐那儿看热闹。这一点中国的拍卖可能跟海外不太一样,中国拍卖现场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拍卖场人山人海,可能里面1%举牌的都没有,但拍卖公司又特别希望拍场人越多越好。因为人多的话拍卖场就变成了一个秀场,拍场需要有秀场的感觉,这样可以让举牌的人找到做秀、走秀的感觉,以增强买家的参与度。

目前整个社会对于艺术的认识和审美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艺术品拍卖把很多人吸引到艺术上来,虽然是因为价格的吸引,但至少比不参与要好得多。有时候会有人批判很多收藏家都是因为艺术品能赚钱才收藏,并非真正热爱文化、热爱艺术。如果在现阶段要求每一个人都是因为热爱艺术去收藏,那肯定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就像不能要求每一个买股票的人的初衷都是支援国家建设,没有一个买股票的人不是为了赚钱的。

高价造就舆论杂音?

翰海1995年成功拍卖了张先的《十咏图》,这件东西是溥仪从宫里盗出的,后来流落到东北。这件作品最终被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1800万元落槌)买走,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社会反响。故宫作为国内最大、最重要的博物馆,1995年的时候花1980万买一件这样的东西,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但在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杂音,大家只是觉得惊诧,惊诧艺术品可以卖这么高的价格。那个时候还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不会采访不懂的人。跟现在网络盛行的时代不同,现在网络上有发言权和没有发言权的人都可以随意发言。

meishubao/2017090115052331652.jpg

张先 十咏图(局部) 52×651cm

北京翰海1995年秋 成交价1980万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购藏

嘉德2003年拍卖的《出师颂》,故宫当时是2200万元买的,买完以后外界对于这件东西有了一些杂音,其实当时的质疑有利于大家对中国文物的认识。故宫买下《出师颂》以后,有一些人就提出这件作品不是索靖真迹,是隋人的临本。但即使是隋人临本也是非常珍贵的一级文物,历朝历代也并没有把这件《出师颂》当做索靖的真迹,但它也仍然是国宝,仍然有价值。很多公众并不了解临本的价值,当时我还为这件东西写过很长的一段文字,想让大家了解中国古代的这些名迹,并不是真迹才算国宝。王羲之没有一件真迹流传于世,但各个博物馆都有很多件王羲之作品,都是一级甲的文物。

meishubao/2017090115061140440.jpg

索靖 出师颂 21.2×127.8cm 纸本,章草书

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

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

2012年匡时能够经手“过云楼藏书”的拍卖并拍出2.162亿元的价格也是件很荣幸的事情。“过云楼藏书”的拍卖是中国拍卖业20多年来最受社会公众关注、引起最大社会反响的一场拍卖。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北大跟江苏凤凰集团两家的争夺,让这件事情成了社会热点,也因此让古籍善本的拍卖被更多的社会公众所认识、所了解。一套书可以卖2亿多,因为一场拍卖能够让人对于一个文物的领域投入更多关注的目光,这个事情就够了。

meishubao/2017090115065972494.jpg

过云楼藏书 历代古籍善本组合而成 

现状:南京图书馆收藏了四分之三

2012年6月4日,在北京匡时拍卖夜场举槌开拍,以成交价达2.162亿元人民币被江苏凤凰传媒集团购得,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2012年9月,部分“过云楼藏书”作为主宾省江苏悠久文化传承的经典,赴台北在“第八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展出。

2012年12月12日至14日,所藏的四分之一“过云楼藏书”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向公众全部免费展出。

拍卖公司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在做商业活动的同时能够为社会、为文化领域带来更多积极的帮助,能够主动或被动地为推动文化起到一些作用,在这一点上作为拍卖从业者还是有一些自豪感的,这或许就是拍卖活动中艺术与商业最好的结合。

(本文根据董国强在第四届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部分内容有删减。

董国强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