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你不知道的王铎:“写字”的尚书,作画的“阁臣”

傅梦妮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9-01

明末清初,鼎革之变,遭逢乱世的王铎,其降清为官的“错误”选择不仅带给自己也带给喜爱他书法的后人无尽的痛苦和烦恼。他的仕清和人品、人品和书品的关系还在不断地被讨论。在政治上的失败和否定性的评价,使作为历史人物的王铎几乎被“抹杀”,只有书法为他留下了个人的印迹。

meishubao/2017090111212127214.jpg

展览海报

王铎在其落拓不羁的一生中,始终以书法为寄托,笔耕不辍,故而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辗转流年,时光沉淀,历史终公允地肯定了他的书法成就。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无他望,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近年来,王铎的作品被持续关注,王铎书法热持续升温。王铎已然成为书家学习、研究和收藏家追捧的热点人物。9月2日至10月15日,由浙江美术馆主办的“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于浙江美术馆开展,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学院、广东省博物馆、西泠印社、天一阁博物馆、温州博物馆、绍兴博物馆的50件王铎精品汇聚杭州,全面地展现这位书法大家的艺术面貌。

王铎杰出的书法散发出无法拒绝的魅力,吸引我们想要认识他这个“人”,想要了解他的遭遇、思想和情感。

meishubao/2017090111215241658.jpg

王铎像

地主家的大儿子

王铎(1592年)出生于河南的一个普通中小地主家庭。虽然父祖辈多以庠生从事举业,但仅有祖父之长兄王价曾中过进士,因此,王家在官宦阶层并无深厚根基。在经济生活上,王家富裕时曾有田二百亩,但在王铎年少时,父亲被小人构陷夺产业,自此家道中落,贫时家中仅十余亩田,有时不能“一日两粥”。这种生活状况使作为长子的王铎自幼便树立起刻苦学习,以图通过科举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观念。

meishubao/2017090111233590746.jpg

王铎 临褚遂良书杜甫《曲江对雨》诗  17.5cm×52.5cm  1634年  天一阁博物馆藏

王家祖祖辈辈以耕读传家,王铎幼承庭训,在个性上颇有父祖之风。一方面,他性情宽恕而又有意气之禀性,年少时读书之外,还喜欢骑马、 击剑、 游山。另一方面,他自幼天资聪慧、刻苦好学,“五岁入小学,一目十行,悉记忆”, 13岁时开始临习《集王圣教序》,3年之后便能背临法帖,达到“字字逼肖”,书法天赋自那时或可窥得一二。18岁那年,他远离家乡来到山西蒲州(今永济县)河东书院就学,并开始习画,善画梅兰竹石,尤善山水。直至31岁方才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之路。

meishubao/201709011124303443.jpg

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  17cm×51cm  1649年  温州博物馆藏

meishubao/2017090111250541469.jpg

王铎 临王操之等帖  17cm×53cm  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交游广泛的朋友圈

王铎生平交游十分广泛,书画交游更是遍天下,包括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钱谦益、周亮工、孙承泽、郭宗昌等等书画界、收藏界活跃人物,都是他的好友。特别是其与同年登进士、同样以书法著称的倪元璐、黄道周,被时人称为“三株树”“三狂人”。

在书画圏的这种广泛交游不仅扩大了王铎的视野,使其书艺不断提升,同时也扩大了他的书法在大江南北的影响力。正如倪后瞻在《倪氏杂著笔法》中所说:“其字以力为主,淋漓满志,所谓能解章法者是也。北京及山东、山西、秦、豫五省,凡学者以为宗主。”这是王铎同时代书论家的客观记录。

meishubao/201709011128107935.jpg

王铎 自作诗《送友》  180cm×58cm  1636年  故宫博物院藏

meishubao/2017090111260187846.jpg

王铎 临《汝帖》245cm×53cm 1646 年 故宫博物院藏

缺乏官场技能”的耿直boy

明末政局动荡,40岁后的王铎面临的是朝中阉宦党争,朝政腐败。加之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内乱与女真人崛起的虎视眈眈,大明朝廷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王铎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或是出于胆略和锐气,抑或是源其率直与富于意气的个性,时任朝廷要职的王铎,经常为百姓疾苦而呼号 ,为权贵、官吏的贪酷、暴虐而痛心, 他曾因此数次得罪皇室重臣, 甚至直接触怒崇祯皇帝本人。

meishubao/2017090111295482876.jpg

王铎 自作诗《吾洛与津为寇破》  224cm×50cm  1643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杨嗣昌欲与侵边的清军通款,王铎数次上疏劾之,以致杨嗣昌因嫉恨而鼓动皇帝要对他行廷杖。而就在他刚刚晋升的那一年,他又规谏崇祯帝勿于围剿农民起义时加派剿饷给百姓,由此更触怒了以加赋筹饷为急务的崇祯皇帝。身处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政治舞台上,王铎这种坦易、率直的个性和务实、感性的思维特点并未促成他在政治上走向成功,却带来相反的结果。

meishubao/2017090112004492088.jpg

王铎 自作诗《好懒》298cm×52cm 1642年 故宫博物院藏

难以逃脱的“贰臣” 境遇

崇祯后期,长期以来积累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民众暴动,清军入关,最后导致皇帝身死,北京失陷。南明弘光政权初立,曾受惠于王铎的福王朱由崧登上皇帝宝座,并任用王铎入阁辅政,这使王铎以为有振兴之机。但弘光皇帝丝毫无意于修治政事,却是为虎作伥。君昏聩于上,臣党争于下,在这种情形下,他逐渐对朝廷政治产生动摇、怀疑、无奈,进而反感、厌恶,甚至还说出了“故君择臣,臣亦择君”的观点。

meishubao/2017090112021352534.jpg

王铎 《西山紫翠图》 95cm×36.4cm 1649 年 故宫博物院藏

1645年,清兵攻破南京,大学士王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开城门降清。尽管降清后他的官位依旧显赫,逝后赠太保,谥文安,但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仍然不可改变其变节的事实,这在“人品即书品”的年代,自然遭受排斥。

乾隆年间,清廷查毁了王铎的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以官方名义正式宣判了他“政治人生”的彻底失败。由于《贰臣传》的广泛影响,从官方到民间对王铎认识与评价大都是将其归为品行“鄙劣”之列,并因此对他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也持鄙弃态度。

meishubao/201709011203221013.jpg

王铎 杜甫诗《空囊》  227cm×53.4cm  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书写失意的“疯狂”七

王铎自54岁的南京降清,到其61岁离世,人生中的最后7年是其最为空虚、苦闷的时期,也是其书法创作的顶峰时期。王铎生长于明朝,成就于明朝,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取而代之,在饱读传统儒家诗书的王铎的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天崩地塌的转折。王铎仕清之后,大节已亏,难逃内心深处的负疚,其内心矛盾与纠结难以排遣,便开始酗酒。他在清朝统治集团中受到诸多猜忌和防范,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书画诗文就成为他排遣内心压抑的最好途径,特别是风行雨驰的狂草书法最得渲怀,激发了其强烈的艺术创造性。这种倾注和释放,使王铎的书法艺术开创出魏晋以来全新的视觉面貌。一扫明末书坛因循守旧之气,开创了明末清初大写意书风新格局。

meishubao/2017090112044988876.jpg

王铎 自作诗《峨嵋山记游》24.8cm×237.6cm 1649 年 故宫博物院藏

“神笔王铎”的“神来之笔”

相传,王铎的“神笔”之称,源自其入阁拜相后的一次创作。他奉命作书“天下太平”的匾额,当众人将此巨额挂于堂上,愕然发现“太”字竟少了一点,正待发问时,见王铎不慌不忙地将毛笔饱蘸浓墨,顺势一掷,正好点在“大”字中,潇洒遒劲地将遗漏的一点补上,博得一片喝彩。自此,“神笔王铎”之名流传开来。故事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可以一窥王铎作书时的风采。

meishubao/2017090112053361154.jpg

王铎 《山水》  189cm×53cm  1651年  故宫博物院藏

被视为“神笔”的王铎实乃一代通才,不仅书法在明清属一流,他在绘画、诗文甚至武术都有很高造诣,可谓博学古今,淹通六艺。他一生所作诗歌数量巨大,逾15000首,他能画,但作品流传不多。耽心于诗文书画是王铎的终生追求,然于书法艺术最可谓呕心沥血。四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再来阅读他的作品,无不被其极富视觉张力和百变的书法风格所吸引,期待着他下一笔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惊喜……

meishubao/2017090112063076022.jpg

王铎 自作诗《问点平彭子作》  236.5cm×53cm  1651年  西泠印社藏

此次展览通过三个板块多角度全面展示了这位书家的风采:一是王铎的临帖,有轴、卷、扇面形制;二是王铎的创作,内容上涵盖了自作诗、他人诗、手札;三是其绘画,山水、花卉等题材皆备。观众在观展之前不妨读一读他的生平往事,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有助于在观展时能看到一个更为丰满的王铎。

meishubao/2017090112071084403.jpg

王铎 《四季花卉图》26.9cm×350cm 1649 年 故宫博物院藏

meishubao/2017090112092841098.jpg

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  223cm×52cm  1650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meishubao/2017090112101347929.jpg

王铎 仿董源山水  186.8cm×51.2cm  1651年  故宫博物院藏

meishubao/2017090112200443253.jpg

王铎 王维诗《济州过赵叟家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21cm×165.5cm 年代不详 故宫博物院藏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