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风雅,何解风情——从文氏书画看当年吴地的那些“雅”事儿

王钒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8-31

元明时期,江南吴地逐渐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繁荣之圣地。文人雅士多聚集于此,他们能诗文、擅书画、好收藏、精鉴赏、筑园圃、筵宾客……这种生活在当时被称为“吴趣”,吴地文人之间这种风格趣尚一时成为艺坛主流。文徵明活跃于明代中后期,是继沈周之后吴地艺坛的领袖,以文徵明为中心,其师友、弟子、文氏一门数代在书画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论时间之久,不仅在嘉靖、万历时期占有主流地位,即使其后的数百年中有松江画派“四王”“四高僧”扬州画派等多种画派与艺坛高手先后掘起,但以文征明书画为标准模式的吴派影响力始终衰而未落,时见余绪。论地域之远,则不仅自三吴地区波及全国,甚至江户初期被称为日本“唐样书法”第一人的北岛雪山,也是师从深得文徵明笔法的杭州人俞立德,所以其楷书、行书也是标准的文体。

meishubao/2017083110503927449.png

无锡博物院藏书画中,文徵明本人作品以及文氏一门作品相当丰富。近日,由深圳博物馆和无锡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吴地雅事——无锡博物院藏文氏一门书画特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展。此次展览以文徵明为核心,旁涉至其子侄、学生乃至朋友等群体,集中展示了无锡博物院藏文氏一门的精品书画32件(组),展览分为“一门风雅传”“从游之士众”和“衡山在梁溪”三个单元,以实物图像的形式展示了明代中叶江南世族丰富多彩的生活。

meishubao/2017083110510993441.png

文徵明晚年画像 香港近墨堂藏

整个展览其实再现了文徵明一门与其他文人之间的交游,这里的交游有两种:文人之间的交游互动,文人与藏家之间的相互往来。书画往来,是文人彼此间沟通和认可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人以书画抒情遣怀,好朋友们都来品评一番;当家中收藏了一件珍品,请大家来玩味,有眼力地在后面写个跋,藏品又会增色一番。

meishubao/2017083111003391606.jpg

文徵明 蕉石鸣琴图轴 纸本墨笔 84cm×27.2cm

杨季静是吴中的著名琴士,现今他的事迹已经不可考了,但可以知道的是他和祝允明、文徵明、唐伯虎等吴中名士很要好,此次展出的《蕉石鸣琴图轴》就是文徵明五十九岁时为他画的,该画作以墨笔绘芭蕉嶙石,一高士儒巾宽服,席地抚琴,观者睹其画而能闻其清音。作者题跋则占全图三分之二,以蝇头精楷录晋代嵇康《琴赋》二千余字。杨季静与吴中名士友善,故当时吴门诸家都曾为其作画,文徵明的侄子文伯仁也为其画有《杨季静小像》。

 明 陆治 后赤壁赋图卷1

 明 陆治 后赤壁赋图卷2

 明 陆治 后赤壁赋图卷3

文徵明在陈道复的《观物之生四季花卉图卷》题道:“道复游余门,遂擅出蓝之誉。观其所作四时杂花,种种皆有生意,所谓略约点染而意态自足,诚可爱也。”可见师傅对徒弟的赞誉颇深!陆治《后赤壁赋图卷》后,文彭长题《后赤壁赋》,也是体现他们频繁的往来、深厚的情谊的重要例证。

meishubao/20170831111403418.jpg

meishubao/2017083111192782148.jpg

文徵明 行书赤壁赋册局部 纸本墨笔 33cm×19cm

在吴中士子中,以文徵明一门与无锡华氏家族的交游最为突出,华氏家族乃江南望族名门,其中,交往最密切者莫过于华云、华夏及华世祯。展览的第三单元便展出了部分文氏父子与华氏往来信札,如文氏与华氏互通的《三文与华氏信札册》,全册包括文徵明信札8通,其中,致华泮7通,致华云1通。文徵明致华泮的7通信札,书法风格颇为一致,而落款日期也是顺序安排,故推测书于同一时期,在第三通信札中,提及文徵明妻子将于出月初四举殡。文彭信札三通,其中一通致华世祯,两通致华夏。文嘉在信中提及其亲戚张颙甫,读书知道,善制纸匣,并向华夏推荐,可为明代艺人资料聊补一则。从这些数通往来信札时间间隔看,文与华素多交往,关系相当亲密,其内容也多是互相馈赠问候之语。这些墨迹,不仅是研究文征明艺术生涯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并能在其中侧面了解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也能看出,文能俨然为明代吴门艺坛领袖,其因出身名门而拥有的上层氏族的相互支持与推崇,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meishubao/2017083111180077277.jpg

文徵明 绿荫草堂图轴 纸本墨笔  68.5cm×33.2cm

观众可以通过此展在感受书画艺术魅力的同时,亦能从中深入了解文氏一门的艺术发展历程及其深远的影响,体味到当时吴地文人间交游的乐趣。据悉,展览将展至10月22日。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