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危机:乌托邦的终结

伊夫·米肖


王名南

当代艺术的危机:乌托邦的终结




《当代艺术的危机:乌托邦的终结》源自1990年代发轫于法国的一场有关当代艺术的性质、价值与前景的激烈讨论,作者透过那场白热化的论战,拨开繁杂的当代艺术现象,从一个征候式的具体情境出发,指出当代艺术出现的“危机”实质在于:将艺术的现代表征施加于当代艺术,这一模式已经终结,提出我们已经历了艺术乌托邦的终结,正在进入另一种艺术生产与表征的范式。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2月1日)

  • 丛书名: 眼睛与心灵:艺术史新视野译丛

  • 平装: 218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伊夫·米肖 译者:王名南 

伊夫·米肖,法兰西大学研究院成员,鲁昂大学哲学教授,艺术批评家。1975年以来从事艺术批评活动,曾于1989—1996年间任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其《当代艺术的危机》一书在法国艺术界影响甚广。


目录

关键词:伊夫·米肖知识肖像李军/1 
2004年再版序言/1 
导言/18 
第一章危机的历史与各方论点/22 
第二章危机的背景/45 
第三章对比与反差:对历史的正确应用/73 
第四章什么遭遇了危机?/114 
第五章失败的营救方式:捍卫美学价值,行政制造意义/133 
第六章艺术乌托邦的终结/170 
结论/198 
中文版后记/209


文摘


版权页: 

 


自那以后,事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进入了另一个艺术文化体制,即多元主义体制。然而,美术系统的分崩离析和文化生产领域的竞争并未使审美判断终结。审美判断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艺术活动中趋于多元化。这便是我在《审美标准与趣味判断))一书中阐释的全部道理。 

也有人不同意我对哈贝马斯“激进民主”的阐释,以及对这一概念的借用。与其对此做出回复,我更希望对常常遇到的将“激进民主”的概念“天使化”的做法提出异议。认真阅读哈贝马斯的著述,尤其是《法律与民主》(Droit et d6mocratie),便能看到他在书中描述了一种冲突性的民主、它被携裹在误解与不和谐之中,远非无刺的玫瑰园。为什么要在哈贝马斯的新近观点上继续投射他曾在超验阶段产生过的所谓“无障碍交往”的理想与规范呢?何况他本人在十几年前便已经放弃了这个框架。这显现出对于一些人而言,“民主”这个词仍然是由纯粹、理性和意志构成的神圣之物。我只能请他们去读芬来(Finley)的《古代民主,现代民主》的《失范与发言》民主,同样可以是不完美的、懈怠的,“激进民主”理论中正应该包含这样的观念。 

此外,另有批评涉及书中有关现代性的分析:有人说我坚持采用源自启蒙时代的公共空间和趣味的观点,而非浪漫主义的观点。我同意这种说法。


相关文章